首页> 详情

二月河点读历史与艺术创作

2012-05-25 |浏览:6035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4年前,我在深圳跟金庸先生曾经有过一次会晤。当时主持人问我,你喜欢不喜欢金庸先生的书,我说: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比如《鹿鼎记》我就不怎么喜欢,写了厚厚四大本、一百多万字,写的是发生在创造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辉煌的康熙皇朝时期的事。这么大的历史题材你不写,却写个小流氓,这是我不喜欢的地方。后来主持人又问金庸先生:你喜欢不喜欢二月河的书?结果金庸先生想都没想就说:二月河的书我都喜欢。他的回答多少让我有些狼狈。因为我是军人出身,说话做事有点粗。

  金庸是个天才,我二月河只是个人才

  当时,主持人问我怎样评价金庸、王朔和我自己。我说,金庸是个天才,王朔是个鬼才,我二月河是个人才。我说金庸是天才并不是奉承,因为他的武侠小说在武侠领域里面有突破。我认为在一百年内,上苍不会再赐给我们一个金庸。我们中国的武侠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游侠列传》,那是司马迁写的关于冷兵器时代剑客的历史报告文学,带有一定的文学小说色彩。过了一千年,出现了唐代传奇小说。又过了几百年,才有了明代的公案小说,也就是一群侠士保护一个清官。然后又过了几百年,才出现了金庸、梁羽生、古龙的新武侠小说。所以,怎么能指望在一百年内会有新突破呢?

  天才与人才不同的地方在于:人才要脚踏实地。金庸的小说呢,行文恣意汪洋,天马行空,不考虑现实问题。例如,桃花岛上的仆人领不领工资?杨过和小龙女住在古墓里,外面还有全真教一群敌人包围着,吃喝怎么办?这些金庸都不考虑。小说里蕴涵的浓郁人文思想和博大的人文关怀令人深思,而曲折的故事情节更是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让人明明知道不是真的但还是忍不住受到吸引。这难道不是天才么?我二月河不是天才,所以就不能像金庸那样写小说,就必须脚踏实地地去思考当时的社会生活是怎样的,当时的人是怎样的,当时的气氛如何,怎样利用历史与艺术的双重整合让读者得到艺术享受。

  我写的是小说,不是史料的白话翻译

  我写的是小说,不是史料的白话翻译。拿《康熙大帝》来说吧,我的案头就有厚厚一大本《康熙起居注》,他每天早上什么时辰起来,什么时辰换什么衣服,什么时辰接见了某一个大臣,接见的时候说了什么样的话,甚至连进厕所解手这样的小事,都有详细的记载。如果把这本起居注拿过来翻译成白话,对我二月河来说像喝凉水一样简单,但有哪个读者愿意看这样的东西呢?历史小说一定要源于历史而高于历史。我必须把它写得像小说,才能够吸引读者,让读者产生共鸣。

  为什么要把康熙称作“大帝”

  姚雪垠先生不同意《康熙大帝》的叫法。他说大帝是伟大的意思,是“great”,而中国没有“great”这个词。康熙8岁登基,15岁擒鳌拜,19岁平定吴三桂等三藩之乱,23岁开博学鸿儒科。他下令绘制了中国的第一张地图——《皇域全览图》。这就给中国版图一个法律上的肯定。他三次亲征准噶尔,平定了新疆;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解决台独问题的皇帝。除此之外,他本人通7门外语,数学、音乐、医学、书法、诗词,都可以和当时的顶尖专家学者媲美。曾亲自种出双季稻,长江以北、辽宁以南的水稻产量也得以大大提高。所以,我要称他为“大帝”。

  康熙是中国的潘多拉

  康熙也有弱点,且都是致命的弱点。康熙在位年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也是俄国彼得大帝进行国内政治改革的时期,当彼得大帝疯狂修铁路时,康熙却下令关闭开放了二十多年的海外贸易。他没有认识到中国也要进行工业革命,也要进行政治改革才能更加强盛。

  据史料记载,康熙也曾在广东、福建、云南、浙江设过四省海官,《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娘家就是做海官的。当时中国以一船船瓷器、茶叶、药材、香料和绸缎等物品,换回一船船银子,绝对是贸易顺差。如果开放的海关能够维持下去,如果中国当时能够跟西方工业革命接轨,那么我们中国现在变成什么样子,很难预测。更致命的是,他因自身是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封建帝王,害怕继续开放海外贸易,流亡东南亚的前朝朱三太子可能趁机与沿海地区城市官员相勾结,威胁自己的江山,最终下令封闭海关。所以,我说康熙这个人实际上也是中国的潘多拉。

  康熙的传位诏书不可能被篡改

  有人说康熙死后留下的传位诏书被人篡改了。我可以告诉诸位,这绝不可能。第一,像诏书这样重大的国书,都是满汉两种文字写成,改得了汉字改不了满文。第二,我们今天用的“于”,虽然在当时民间有使用,但在严肃的政治文件里是不会使用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传位十四子,必须写传位皇十四子,在位次之前必须加上“皇”,以示阿哥与平民的不同。我们现在已从故宫档案里找到了康熙的传位诏书原件,雍正得位是绝对正统的。

  人物名片: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历史小说家,汉族,1945年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高中毕业后入伍,由战士而至副指导员,1978年转业至南阳市工作,现任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河南大学兼职教授。40岁开始文学创作,致力于营造“落霞系列”,目前已出版长篇系列历史小说13卷,计500余万字。

  《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出版后,曾分别获得河南省政府优秀文学艺术成果奖、湖北省出版佳作奖,并获得美国“最受欢迎的海外华人作家作品奖”。其中,《雍正皇帝》曾获“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之一;香港明窗出版社、台湾巴比伦出版社相继出版繁体字本,韩国时代出版社出版韩文本。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美力,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 艺术与当代社会的对话

下一篇: 国家严禁象牙的买卖 象牙艺术品逐年升值

------主办------

大有爱馨养老集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

 机构管理系统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