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在感觉之间搭建一条通路

2021-04-16 |浏览:1069次
分享到: 

子期听琴 视觉中国供图



各种感觉都有相关性,这种现象被称为“通感”。伯牙和子期留下了高山流水的千古绝唱。伯牙志在山,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河”。这是从听觉到视觉的通感,很多人都有类似体会,难得的是,伯牙和子期的通感既清晰又同步,心有灵犀一点通。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这样描述通感:“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他在《围城》中常用到通感:“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少顷,这月亮圆滑得什么都粘不上,轻盈得什么都压不住,从蓬松如絮的云堆下无牵挂地浮出来,原来还有一边没满,像被打耳光的脸肿着一边”,“范小姐像画了个无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围在里面,谈话密切得泼水不入”。

通感的产生类似于条件反射。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用实验证明:如果总是在喂食之前让狗听到铃声,那么只听铃声不喂食物,狗也会有唾液分泌。这是因为大脑皮层感受铃声的区域和感受食物刺激的区域总是同时兴奋,久而久之两个兴奋灶之间建立了神经通路,铃声也能引起和食物同样的效应了。同理,日常生活中某些感觉经常相伴出现:看见火光就感到温暖,看见白雪就感到严寒,感觉之间就建立了通路。

婴儿的神经纤维生长的速度特别快,每天形成很多新的突触连接,容易出现各种感觉的连通。比如说,吃巧克力的时候正巧听见了风铃声,巧克力的味道就会和风铃声形成关联,下次吃巧克力的时候似乎又听见风铃声。这种形式固定却和真实环境不符的通感就称为“联觉”。婴儿在呀呀学语时,常说一些毫无关联的词汇,可能就是联觉现象引起的。随着年龄增长,婴儿期形成的一部分突触得到环境的强化而保留下来,其余发生退化,大脑被修剪得越来越合乎逻辑,联觉渐渐消失。也就是说,我们很可能曾经是联觉人,只是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失去了联觉,只有极少数人成年后依然保持联觉。

小说《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幼时便与母亲争论:字母“b”是黄褐色还是橘红色,字母“t”是黄绿色还是浅蓝色,他和母亲都属于联觉人。他看报纸的时候,眼前蹦出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颜色,假如报纸上印刷的“b”是天蓝色,他会觉得非常别扭。创作过程中,他不仅是作家在捕捉文字,还如画家在涂抹颜色。著名物理学家费曼也是联觉人,他看见的“n”是浅紫色的,“x”是深褐色的。字母-颜色联觉和数字-颜色联觉是比较常见的联觉,此外还有音乐-颜色联觉、词汇-味道联觉、声音-图案联觉等。每个人的联觉特点是不同的,各自的联觉特点几乎终生不变。

心理学家为了检测联觉现象是否真实存在设计了一个“凸显实验”,把6个数字2散落在一堆数字5中,普通人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的“5”和若干个“2”,有数字-色彩联觉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6个“2”组成了三角形,他的眼中“5”和“2”的颜色不同,区别十分明显。

联觉对人的影响有利有弊。一位叫克里斯蒂娜的女子希望成为钢琴家,但是每当坐在琴前,手指碰触琴键的时候,一股强烈的色彩感就会冲击全身,好像遭受了电击一样,这让她不得不放弃了梦想。俄罗斯记者舍列舍夫斯基具备多重联觉,看到稿件的内容会立即看到颜色,闻到气味,并产生其他连带反应,感觉的相互强化使他拥有惊人的记忆力,能背诵长长的名单,几年后依然可以回想起所有内容。这种海量记忆力也给晚年的舍列舍夫斯基带来一些苦恼,因为他无法忘记大量琐碎的生活细节。

联觉并非超能力,也算不上疾病,只是有点儿与众不同。我们不必在意自己有没有联觉,倒是可以培养一点通感,会在欣赏音乐等艺术的时候拥有更奇妙的体验。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


(责任编辑:刘倩影)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王欣,来源:科普时报,来源地址:http://www.kepu.gov.cn/www/article/df28b91148194d3b8ea9a0c594107f3f)

上一篇: 教育部发布睡眠令,聪明孩子要睡够

下一篇: 每个人都携带矫健不凡的运动基因

------主办------

大有爱馨养老集团 

------技术支持------

全息数字科技

 机构管理系统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