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因地因时制宜,方能实现“粮丰农稳天下安”

2022-04-01 |浏览:52370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粮食丰,三农稳,天下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9次提到“农业”,句句关键。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就是一年的施政纲领,为国务院各部门、各省区市政府提供行动指引。

      2022年3月11日,农业农村部与山西省签署共同推动山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紧紧围绕有机旱作农业,在推进育种创新、加强技术装备条件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创新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加强合作。农业农村部将在资金项目、政策设计、技术指导等方面倾斜支持,共同推动山西蹚出一条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把原本不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区变成产粮产菜产肉产奶的“香饽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到了一个新高度。2021年,中央首次把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面对有限的耕地面积,如何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农业节本增效,显得越发重要。

      此时看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山西是粮食产销平衡省,也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面对山多地少、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的自然环境,通过探索和发展平整土地、施用有机肥、精耕细作、轮作养地、保持水土等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 有效抵御了干旱,实现了耕地持续开发利用。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山西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随后,山西省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发展有机旱作农业。2017年,制定印发《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0年,形成完善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成立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各市县也相继建立领导机构,加强部门统筹协调,推动工作落实。2021年10月25日,山西省委书记林武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积极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推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22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五年时间里第三次赴山西考察调研。他对乡亲们说,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此次与农业农村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是一次有力的贯彻落实举措。

      近年来,山西省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和谐、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市场导向、主体运作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有机旱作农业方面蹚出了一条新路子,突出体现在分区域布局和分环节攻关两个方面。

      分区域布局方面,山西省结合自身地貌特点和实际,将全省分为雁门关区域、吕梁山区域、太行山区域、上党盆地区域、汾河平原区域、城郊农业区域等区域,分别明确主攻方向,主打“特色”“优质”牌,加快培育优质杂粮、蔬菜、鲜干果、草牧业、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集成一批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模式,打造一批高效发展典型,创建一批优质特色品牌。这种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的布局方式可以说十分精准,有效避免了政策落空,真正实现了因地制宜。

      分环节攻关方面,紧盯农业各生产环节,从耕地、种子、田间管理、节水灌溉、农机作业等各方面,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农水集约增效工程、旱作良种攻关工程、农技集成创新工程、农机配套融合工程、绿色循环发展工程、保护性耕作工程、品牌建设工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信息化工程等10大重点工程。可以说,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切实做到了对症下药。

      与此同时,山西还立足区域生态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开展典型创建, 强化典型示范带动;制定山西旱作农业标准,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强化品牌打造;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强化科技支撑;强加大资金扶持,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加大对有机旱作农业投入,强化政策支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等。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山西省从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出谷子、燕麦、糜黍、红枣、核桃等众多优质特色农产品。

      截至2021年8月,山西省创建了120个省级示范片,联合科研院所建设了14个科研示范基地,建立了百名农业专家包县包片跟踪服务机制,涌现出一批“有机旱作+特色产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典型好模式。

      当然,正如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副校(院)长王娟玲所说,要克服把有机旱作农业当成传统农业的简单回归、把有机旱作农业等同于有机农业、把有机旱作农业是当下旱作节水农业的简单过渡的错误认知,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出发,打造实现农业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四高”有机旱作农业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许多旱作地区一度是贫困地区,要确保这些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地方政府要做好居间服务、创新服务,在土地流转、农户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并要求龙头企业在社会责任、经营期限,以及与农户间的股权和红利分配方面有明确的制度设计,确保农户的合法权益不被侵蚀,在有条件的地区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农民增收。

      众所周知,耕地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紧绷“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根弦,是科技兴农强农的战略选择。各地也应建立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的效果评价,从而拓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因地因时制宜,方能实现“粮丰农稳天下安”,作者:张哲晰,来源:澎湃新闻,来源地址:)

上一篇: 五部门:2022年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不低于3000万

下一篇: 筑牢大国粮仓 端稳粮食饭碗

-----主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业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河南金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全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