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万成的家庭农场位于浙江省慈溪市逍林镇,这里有个约8000亩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以果蔬为主。农场面积有限,再加上缺少建设用地,岑万成自己建冷库有心无力。可自从慈溪市在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依托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推出了“共享冷库”,岑万成成了直接受益者。
保鲜库托底,好货不用急着卖
紫星农庄的保鲜库总共200立方米,去年投入60万元建成,还包括一个包装车间,政府补贴一半。记者来访时,农庄负责人王侠浃正在出货,只见他手捧平板电脑,果箱往秤上一放,再用无损伤检测仪一扫,重量和糖度便自动上传,贴上合格证,搬上冷链车,晚上便送达江苏南京市场。
“90后”王侠浃是“农二代”,与父亲王光明各执一方,他负责中高端产品,主营高端礼盒和电商渠道,父亲则走大路货。“越是讲究品质,越是需要冷库。宁波靠海,时有台风,过去因为没冷库,没少遭殃。现在好了,品质有保障,也不着急卖了。”王侠浃说,每天要发接近十几吨货,价格一周一报,一切有条不紊。
王侠浃不仅自己种,还帮邻近果农收。葡萄上市期3个月有余,剩余时间,冷库农闲不闲,可帮其他农户贮存蔬菜和水果。接下来,他准备再建个2400立方米的冷库,等眼下正在平整的200亩葡萄地明年出产,新冷库就能派上用场。有了托底,农场经营结构也发生着变化,逐渐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父亲更放心把担子交给儿子。
数字化应用破解设施结构失衡
慈溪是浙江的果蔬大县,年产量近120万吨,居全省前列。像王侠浃这样,恰好有空间建冷库实属幸运。尽管需求十分强烈,但慈溪全市现有冷库容量仅41万立方米,只可满足实际需求的15%。并且一半以上的保鲜设施在慈溪中部,而果蔬主产区又在东西两端,保鲜设施建设存在结构性失衡,产后损失一直较大。
“一边是资源紧缺,另一边却是大量浪费。这些产地冷库大多以农户自用为主,60%存在季节性空置,平均空置时间半年以上。”慈溪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胡伟宏过去长期担任产业科长,对产业发展痛点了如指掌。去年,慈溪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纳入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他就在思考能否利用数字化改革,聚焦大需求、找准小切口,让产地冷库实现共建共享。
2021年7月,一个名为“共享冷库”的数字化应用应运而生,覆盖全市136个50立方米以上冷库,还能自动采集产地价格,提供数据支撑。对农户而言,只要用一部手机,就能查看冷库类型、租赁面积、冷库距离等,通过电话联系、一键导航,选择最便捷、最适宜的冷库。
共享冷库惠及更多主体
桑红杰旗下有两个农场,一个主营种苗繁育,另一个种梨。眼下,蜜梨开始上市。今年是小年,产量只有往年三成左右,但品质提升不少,因此蜜梨协会的几个大户一合计,准备将收购价提高两块钱。这样足的底气,固然有对市场的信心,但更多来自大家地头建有的冷库。
“梨放在外面,最多两三天,价格再贱,也得出货,不然全砸手里。有了冷库,放一两个月都不怕,只要在10月份北方梨上市前卖完即可。”在周巷镇,像桑红杰这样的大户有30多个,去年基本都建了冷库,而针对乡里乡亲的小户,大家达成一致,有多少帮忙存多少,“这些设施本来就是政府支持建的,我们当然要共享出来。”
通过冷库共享,这些冷藏保鲜设施受益面从200多户,一下扩展到两万多户,综合利用率平均提升了15%以上。大伙儿不约而同地怀揣公益之心,仅向使用者收取用电成本,对零零散散的小户更是多以帮忙为主。这样一来,无损检测、质量追溯等服务也能覆盖更多主体。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错峰、错时和跨季销售,果蔬效益大幅上升,平均价格至少提高一半以上,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有农户笑称“种植一季不如冷藏十天”。今年杨梅季,匡堰镇钱炳村村民戚跃鹏就因为合作社新建了冷库,收入从5万元增加到了12万元,足足翻了一倍多。
据介绍,接下来,慈溪新建冷库将更注重数字化和配套设施。“十四五”期间,该市计划拿出200亩建设用地,建设5个大型农产品产地市场,涵盖大型冷库、农产品检测室、交易市场等。以葡萄主产地新浦镇为例,五村抱团建成交易市场后,不仅进一步夯实了葡萄产业基础,还能为相关村村均增收2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
下一篇: 扎根家乡的“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
-----主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业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河南金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全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