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真航 14岁 九年级
奖项:二等奖
来源:《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
原文:
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物质诞生,这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可是成片成片的白色垃圾、有害垃圾却无法被大自然所适应。它们无法降解,危害着土地,危害着四周的生命,打破了自然平衡。如今,应付出代价了。大自然用环境恶化的铁拳头反击着人类,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存,如不及时制止,那么最终的结局,万物毁灭。而“无废城市”项目的推进,带领着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与自然和谐相处。
环境危害,从最初的农业开始——外婆所居住的村里,人们都养猪种地。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大量养猪。的确,畜牧业的收益很不错,可是留下来的却是成堆成堆的猪粪,那充满病毒的猪粪。丢进水池中,填埋在土壤里,扔到荒郊野外,丢入沼气池中……只要可以处理掉那些臭味熏天,霸占猪圈的猪粪,就是村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可谁又知好好的河流被污染,成片成片的死鱼漂在河面上;病毒肆虐,导致瘟疫泛滥;沼气池爆炸,死伤无数人。随意处理这些垃圾的后果,是村民们无法承担的,不要只顾着自己,不要过了河就拆了桥。
土地被污染,生态循环被打破,人们生产生活因此受到影响。当今人们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问题,政府已经出台法律,来约束人们,打造“无废城市”,还土地一片清静。村里的猪圈被拆除,统一建设大型环保卫生的养殖场,而猪粪便统一运送到工厂里,加工成肥料,这些有机肥一上市就受到了农民们大肆推崇。
至此,城外荒野,田野菜畦,水池河塘,乡野人家恢复了原本的清净,清新,农业戴上了“无废”的光环。
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白色垃圾,展现在大众面前。由于成本低,塑料制品大规模应用于生活当中,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塑料。可是如一些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吸管大量的被丢弃,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被填埋。这些塑料制品在土壤中需要几百年才能被降解,也就是说在这几百年里面,这块土地没有什么作用,如果焚烧,又会产生了许多有毒气体,严重污染大气。除了这两种,人们别无他法,这种一次性塑料,根本无法再次利用。
一次性塑料这些垃圾无法被合理的利用,所以我们只能想办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一次我和父亲去参观的他的一家客户。他们那家厂子原本是做一次性吸管和塑料勺,每年销量特别大。可是国家为了改善环境,减少白色垃圾,打造“无废城市”,颁布了如禁塑令之类的法律。那家工厂无奈转型。他们的老板起初十分郁闷,还很生气,不愿意配合政府工作,但是在政府的耐心劝导之下,他们研发新科技,购置新机器,生产可重复利用的纸吸管,并利用生物科技,将淀粉变成坚硬的汤匙,这毫无任何污染,甚至还出口到了国外星巴克等大型品牌。相继的,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转型生产可重复利用的制品,以代替一次性塑料制品。“无废光环”也慢慢通过了工业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无废城市项目在快速推进。该项目旨在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将垃圾重复利用、再生利用,以大幅度减少垃圾填埋量。明显的,垃圾填埋量少多了,土壤也好多了。有害垃圾也经过处理,土壤再也不会大规模被污染了,我相信,山清水秀,植物茂密,动物成群的生态环境不久就会回来的!
虽然人类工业发达,产生出了很多与自然生态循环所排斥的物质,可我相信,通过我们的行动,通过我们党与习近平主席的指导,通过全世界环保爱护者的呼吁,大自然一定能回归原来的秀美山川,大好河山,绿水青山。大自然生态必然又重新平衡!
为了营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为了我们世界的生态平衡,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多用环保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并向身边的人宣传,监督大人们,对环保事业,为“无废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文点评:
这篇作文主要讨论了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作者指出了白色垃圾、有害垃圾对土地和生命的危害,以及它们对自然平衡的破坏。作者提到了"无废城市"项目作为解决方案,通过从源头减少垃圾、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来减少垃圾填埋量,改善土壤质量。同时,作者强调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鼓励人们改变消费习惯,使用环保材料,并积极与身边的人分享这些观点。
作文征稿:
奔流文学网首页点击【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王克麦)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主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业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河南金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全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