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画师张璪说过,画家应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猴亦当如此,先要以客观的猴子结构形态为根据,再加以主观理解予以艺术加工。这里有一个从“自然表象的猴”到“意象的猴”的理解、创造过程。
首先,对客观猴的主要结构部位要有明确的了解,这些部位“零件”是如何有机地组成猴子,近而理解其骨骼、肌肉和皮毛的内外关系,由此创造意象的夸张、取舍就有了客观依据,从而避免了画猴造型中常见的毛病。例如:肢体扭曲错位、浮肿,毛如淋水着漆,面形如枯木瘦佬,体态若先天残疾,动态板滞僵化。因此,学习画猴者有必要对猴子的主要结构部位明记在心。
笔墨习作示意图与“猴之主要结构部位图示”相互对照,即可看出写意技法的笔触和形象结构之间的关系了。通过对猴子形体结构的理性了解与对猴子的写生(速写),就可以从笔墨习作而整理成写意的“意象”,是练习写意画猴的必要途径。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国画画猴子技法_国画教学,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