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或概念图里我们常常能看见未来的透明手机,但现实世界中,我们却迟迟未实现透明手机的设想。其实,就技术层面而言,透明手机离我们并不遥远,但这么拉风的技术为什么时至今日还没有大规模商业化呢?
其实,但以技术而言透明并不难,曾经LG、索爱和联想都曾做过此类尝试。相对来说,台湾宝创Polytron2013年出过一款真正的透明手机,可切换玻璃,用导电的OLED来呈现图像。但这些产品很快都销声匿迹。没能让透明手机走的更远的原因是因为手机屏幕的技术虽然已经很成熟,但元器件的发展远远跟不上。
透明手机作为一种前沿概念对厂家的商业价值显而易见,首先是消灭同质化竞争。其次是制造消费爆点。
透明手机没有实现主要还是受这几点因素影响:首先是实用性;很少人想过,我们可能根本用不上这个功能。第二点性价比低;智能手机的屏占比越高,碎屏的风险越低,这对透明手机更是如此,此前面世的透明手机都能看到对屏幕的额外加固,说明这是个不易克服的弱点。第三点体验差;透明手机有两个方向,理想方案当然是全面屏的透明手机,现在的屏幕技术做到自发光、全透明不是问题,但其他元器件工艺的整体透明化,在目前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另一种方向就是尽可能将CPU、SD卡、SIM卡、摄像头、麦克风、电池等不能透明化的物理元器件封闭在一个较小的不透明区域内,ZUK用的这种方案。最后是未知性;透明手机在技术上没有做过完备验证,积累的经验也比较少,量产后会遇到怎样的技术风险仍然未知,同时用户在特定场景下使用这种手机会遇到何种问题,有可能体验上会出现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
商品销售量受市场需求的影响,透明手机的实现还需等到技术闭环没有明显短板以及体验和实用性都达到消费者足够预期的那个时刻。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是什么原因让透明手机只能存在于美剧里,作者:张雪,来源:未知,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