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孝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德行。父母与子女是一种血缘亲情的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人际和谐的基础,也是做人必须具备的起码的道德准则。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孝道文化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认真进行研究,探索一条以弘扬孝道文化为基柱,以健康养老为平台的新路子,营造好健康养老的政策环境、敬老养老的社会环境、孝亲敬老的家庭环境、居家养老的服务环境和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心灵环境。
1、营造健康养老的政策环境。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把对老年人的健康养老纳入法制约束的范畴。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老年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对老年人的权益有明确的规定,但对敬老养老和惩治不孝之子方面尚不完善,应出台必要的政策规定。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国际惯例,也是我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法律保障与道德要求。对通过法律手段暂时不好解决的问题,可由有关部门运用政策规定和舆论监督加以解决,使老年人应有的健康养老的权益得到保护和保障。要依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还需要老龄部门、街道、居委会组织老年人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和政策法规,使他们能学法、知法、守法,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法律部门应具体帮助,指导老年人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并提供法律援助。
2、营造敬老养老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孝道文化连根同源,从中汲取丰厚的道德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人 民都应遵循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它所倡导的三个层面共24个字的内容。即国家价值目标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价值取向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公民道德价值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它相应的“精神基因”,其中,公民道德准则中的“爱国”和“敬业”这两项内容同传统孝道文化的道德理念紧密相联。当前,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重要的是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敬老孝老社会氛围,并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宣传教育,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敬老养老教育要从家庭抓起,从社区抓起,要以学校为主体,以社区为课堂,组织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把社会道德规范化为自己的行动。学校教育要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针,真正把德育摆在第一位。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五好家庭”、“好儿媳”、“好邻里”,让世人感到,作为晚辈满足老年人追求精神生活是一种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一敬老孝老的观念,应当得到大力倡导。让人们自觉认识到,为老人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的公德。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孝道文化展览馆,作为青少年的教育基地。
3、营造孝亲敬老的家庭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都要重视家族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而家风建设的根本在于孝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抓好家庭美德建设,才能为老年人健康养老创造基本条件。当代著名作家冰心就非常关心对孩子孝敬父母的教育。她要求,对儿童的教育不能只讲大道理,首先要教育孩子如何关心父母、爱护父母。在现代家庭中,孝敬父母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是家庭美德的重要内容,和谐温馨的家庭可以为老年人的健康养老创造必要的条件。要按照《老年法》的规定,广泛宣传家庭成员应对老年人履行“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藉”的义务。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赋予“孝”以新的内涵:对父母的精神赡养。这是因为过去老年人丧失劳动力,最需要的是子女对父母的物质赡养。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老人,多数有退休金,生活上有保障,更需要的是子女对他们的精神赡养。因此,家庭成员应尽量满足老年人对亲情方面的要求,要在经济、精力允许的情况下,用多种方式与老人共处共聚。教育年轻人尊重老年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尊重他们形成的生活习惯。对愿意选择独居生活的老人或无条件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常回家看看,给老人尽量多的亲情和关怀。
4、营造居家养老的服务环境。实现对老年人的健康养老,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是共同的,缺一不可的,要完善养老服务社会化功能。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保证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同时,要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以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机制。按我国的国情,对老人的赡养是以家庭为主,但随社会的发展,养老的社会化已见端倪。政府应投入一定资金和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使老年人就近方便地得到各方面的服务。完善和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把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列入重要服务内容,开展有特色的精神关爱服务。如:陪聊天、陪旅游、陪购物等,建立用钱买服务,用钱买精神生活的新观念,按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收取服务费用,以保证社区服务事业的正常运转,努力把社区建成精神养老的家园。大力推进老年福利和服务事业的社会化,兴办银色消费产业。加快开发和兴办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生产、经营、服务企业,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如,开发建设专供老年人居住的“银色住宅”,“银色商场”,“银色乐园”,“银色网站”等都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5、营造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心灵环境。老年人要保持革命晚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自立自强自尊的精神,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才能得到社会的尊敬。在老年人中还应积极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老年人自身素质,是达到老人精神赡养的内在因素。调查资料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老人的精神赡养与自身素质的高低不无关系。因此,不仅政府、社会、家庭要为老年人追求精神生活创造条件,老年人更需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加大宣传力度,使老年人不断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与时代同步,培养情趣、提高品味。用高雅健康的娱乐丰富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到老有所乐。努力与年轻人和谐共处,不论在社会或是家庭中,老年人应自然、灵活地融入新的思想观念,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如积极关心教育下一代,培养个人情趣,广交朋友等。老年要保健康、保本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 传统孝道与当今社会家庭养老问题
下一篇: 将孝道文化融入现代养老
-----主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业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河南金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全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