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文章语言的润色

2011-10-11 |浏览:48299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由于写作经验不足和语言积累不够,或由于写作时的仓促而未及推敲,运用语言时常常会发生不准确、不到位、不贴切的情况,甚至还会有语言使用不当而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不要说初习写作的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反复修改,就是著名作家也往往需要对语言精心推敲。

      心理学家曾经专门研究过作家精益求精的修改过程,认为意图文章实际文章的差距导致了改变的期望,而作家对自己文章的诊断能力,是修改的中心环节。如果诊断准确,无论多好的文章都可以通过修改进一步提高它的品位。(黄洁华、莫雷《写作修改的认知过程研究新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年第2期)只要读一读作家的手稿和发表后的作品,就可以体会到写作语言渐进式提高的精妙所在。鲁迅《在酒楼上》有这样一段话:

可是一到秋初,起先不过小伤风,终于躺倒了,从此就起不来。直到咽气的前几天,才肯对长富说,她早就像她母亲一样,不时地吐红(原为校)和流夜汗(校表示出处为《〈鲁迅全集〉校读记》下文的手表示出处为《鲁迅手稿全集》见刘刚、但国干《鲁迅语言修改艺术》第11页,第20页)。

吐红吐血的婉曲的说法。这里改,表现了吕纬甫对顺姑的怜爱之情,即使顺姑已死,他在同友人谈起顺姑的病情时,仍然忌讳用吐血这样的字眼。《铸剑》里写眉间尺出城时的情景是:

他走出城外,坐在一株大桑树下,取出两个馒头来充了饥;吃着的时候忽然(原为静中手)记起母亲来,不觉眼鼻一酸,然而此后倒也没有什么(原为也没有哭手)。周围是一步一步地静下去了,他至于很分明地听到自己的呼吸。

     原句的静中不符合眉间尺此时此刻的感受与心境,又与下文的环境气氛描写周围是一步一步地静下去了重复。改为吃着的时候,紧承上一句,很通顺。馒头是母亲所给,吃着馒头想起母亲,也顺理成章。此后倒也没有什么是接着不觉眼鼻一酸说的,表明眉间尺片刻之后恢复了平静。如果用也没有哭,倒好像他本来哭过的,反而不符合人物的特定心态了。

下面是学生习作中的一段:

      不仅植物如此,人——有思想有见解的人,更是如此。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功名利禄的诱惑(原为迷惑)面前,在灯红酒绿的熏染(原为熏陶)之中,坚守节操,洁身自好。

      原文中的迷惑指思路不清、方向不明,熏陶指长期的耳濡目染从而产生好的影响,是褒义词,用在表达不良风气侵蚀的语境中不恰当,应该用诱惑表示腐蚀,用熏染表示沾上,才恰如其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quanxijiaoyu,来源:全息教育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 文章选材的方法

下一篇: 怎样调整文章的结构

-----主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业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河南金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全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