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鼓励创新 小学国画教学的探索

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小学生的国画童稚味浓厚,彩墨效果强烈,如果能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能力会得到很大的
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受历史文化的影响,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孩子们的兴趣在这不断的临摹中慢慢消失了,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为此自己在教学时不断尝试摸索得到了一点心得,特与大家作一下交流。
一、先激发兴趣,再讲方法。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都是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猫头鹰》一课,先让学生观看猫头鹰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猫头鹰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猫头鹰的画法了解了,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二、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自己在教学中也努力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如:学生之间或师生间共同讨论如何完成一幅画,在表现了主题和背景的处理上可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三、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以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用笔用墨的方法后,可给学生介绍几种国画的表现手法以增加学生的作画乐趣。如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例画树干等。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总之,小学生的国画童稚味浓厚,彩墨效果强烈,如果能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激发兴趣 鼓励创新 小学国画教学的探索,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