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专家呼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2016-06-02 |浏览:8174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现在心理疾患病人年龄越来越低,小于30岁的患者已经高达54%。门诊患者年轻化的趋势让心理门诊的医生们深感不安。为此,专家呼吁,心身健康是幸福一生的基石,家庭和社会必须从儿童青少年开始,就要十分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对于那些有情感障碍的人,特别是孩子们,需要人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柏大夫说,一些家长对大夫说“孩子有时故意打架逃学,气得大人一点办法也没有”。据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情感需要有所“忽视”,甚至对孩子的控制、“侵犯”过度,缺少对孩子的尊重,从而造成父子母女虽然近在咫尺,心却天各一方。   
  还有的家长说,孩子上课频频“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在孩子的眼中已经看不到惊喜、新奇和欢乐,有的只是无助、淡漠和哀伤。追其根源,是家长将过重的期望强加给年幼的孩子,使孩子们错误理解自我的存在只是使父母高兴。这样,孩子便不具备感受快乐的能力,不会去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因此,为人父母者,要及时修正一些观念,才能带领自己的孩子建立高度的自我价值感。   
  关爱孩子走出误区
  柏大夫以切身体会忠告家长,要把握爱的真谛,走出教育的误区。   
  柏大夫认为,有时善意的做法也会在无意中伤害孩子。父母由于各种原因或将孩子托给别人,或频繁地转换孩子所信赖的依靠关系,这样会使孩子在分离焦虑中长大。幼小的孩子不会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反而随着一次次的被转移,强化了自己不可爱,没人喜欢自己的自卑心理。一名从小就被辗转寄养在邻居几位奶奶家的小A,对此深有感触,她说,她对自己的父母怎么也没有对邻居奶奶的感情深,她不理解父母的行为是为什么,因而家庭的概念也不深刻。   
  柏大夫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要善于培养孩子敏锐的觉察力,从细微变化中,从言谈举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家长要学会读懂孩子,帮助孩子恢复和建立自信。许多带着孩子来就诊的家长明白孩子的问题是家庭问题的反应,但却麻木自己的感受,拒绝解决自己的问题,使困境不能得到最终的解决。家长应该明白:家庭中发生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该做什么?更应该明白:你身上有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当你自己从内疚,自责和愤怒的遗产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你也救了你的孩子。而不是“我供你吃,供你喝,掏钱让你上最好的学校,你还要什么?”等等诸如类似的赎买式的方法来代替自己对孩子感情上的付出,这是极其错误的。   
  柏大夫还提醒到,家长要学会与孩子交流,要学会用心去听,真诚地接纳他们并放弃居高临下的架势。同时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往往表现出来愤怒,发火,不想上学,缺少礼貌等等,孩子也会在和家长交谈时将这种不好的情绪带给家长,这时的家长一定要清楚你需要做什么,千万不能让孩子的沮丧情绪传染给你,使自己失去控制。门诊中常看见这样的家长,因为孩子的愤怒导致家长比孩子还愤怒,甚至甩手就走。   
  在这里我要忠告所有的家长们,千万别因孩子的情绪而轻易放弃,也许孩子正是在考验家长的耐受力。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孩子的心理成长,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 父母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教育孩子?

下一篇: 孩子的成长中父亲不能缺席

-----主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业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河南金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全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