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狮子传入中国后为啥学会了卖萌?

2016-07-14 |浏览:8468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狮子是中国人最常见的吉祥物之一,不过,中国本土并没有狮子,更严肃一点说,是自古以来就没有。

  但是,狮子的形象却又在中国如此普遍,从皇家宫殿的铜狮,到民间娱乐的舞狮子。

  今天就来说说,为什么没有狮子的中国,狮子形象却如此受欢迎。

  狻麑是什么?

  如前所述,中国本土并不产狮子。先秦之前的文献中,没有任何关于狮子的记载,倒是有不少犀牛和大象。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开垦扩张,这些动物今天在中国境内的大部分地方都看不到了,只能在西双版纳一带苟延残喘。

  而狮子确实是从来就没有过。

  最早出现狮子的记载之一,是先秦成书、编定完成于西汉初年的《尔雅》。这部书的《释兽》部分有一条:“狻麑(suān ní),如 虥(zhàn)苗,食虎豹。”

  虥的意思是毛色浅,苗就是喵(划掉)——猫。在当时的传说中,这种动物像一只毛色很浅的大猫,能吃虎豹。

  这是中国古籍中对狮子的最早记载,给它命名为狻麑。这个名字汉语里以前没有,可能来自印度语,由印度来中原的商人带来。

    直到东汉,中原可能还没有任何人见过狮子,只是流传着这种能食虎豹的怪兽传说。

  第一个见到狮子的皇帝,是东汉章帝刘炟。

 汉章帝章和元年,也就是公元87年,月氏遣使节到洛阳,献的礼物是活的狮子。《后汉书》中的记载是这样的:“西域长史班超击莎车,大破之。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

  史书上对扶拔的记录是“像麒麟而没有角”,这么《山海经》范儿的模糊记载我们很难搞清楚它是个啥,也许是羚羊;而师子就好说了。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外国使节进贡狮子的记录。狮子一词不是纯粹的汉语,它来自月氏人使用的吐火罗语。

  章和二年,汉章帝驾崩,汉和帝即位。安息国派遣使者,“献师子、扶拔”。安息即帕提亚帝国,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帕科罗斯二世,他的国家面临着匈奴和罗马帝国的双重威胁。

  此后,东汉一朝共有4次狮子入贡。对皇帝来说,这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扫平西域,开疆拓土,外邦献来奇珍异兽,象征着王朝的兴盛与强大。所以,每一次都被慎重记录到史书中。

  小狮子为什么在中国会了卖萌

  即便是有狮子入朝,除了皇帝和贵族,也很少有人能够目睹狮子的形象。

  狮子的流行,还跟此时传入中国的另一样东西密不可分——佛教。

  在佛经中,狮子是佛法力量的化身,也是守护神。

  最初,狮子的形象还是很威猛的。

  比如东汉时代遗留的山东嘉祥武氏祠石狮,形象写实。
 但是随着狮子形象越来越世俗化,中国的狮子就走上了卖萌路线。身体越来越丰满,头越来越大,姿态也从威武变成了撒娇、调皮。佛教普及了狮子的吉祥形象,国家又因为朝贡狮子的荣耀而大加宣扬,狮子于是作为一种本土并不存在的动物而深入人心。

  不幸的是,由于大部分画师和工匠一辈子也没可能见到狮子,他们只能参照熟悉的动物来描绘这种神兽,比如——狗。

  于是,中国雕塑中的狮子学会了玩球、打滚。大多数狮子的姿态,也从站立奔走,变成了蹲坐甚至趴着。成对的狮子,则被刻意强调成一公一母,配上一些小狮子,表达子嗣繁衍、儿女成群的愿望。

  最直接表达这种愿望的,是陕西、山西地区流传的炕头拴娃娃石狮。这些石狮子用来摆在炕头上,拴着幼儿,以免他们乱跑,并保佑孩子健康长大。(有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网络,来源:大河报,来源地址:)

上一篇: 生态农业存在哪些不足,例如技术、理论、技术

下一篇: 100万只管氏肿腿蜂围剿天牛,这种寄生虫管用吗?

-----主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业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河南金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全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