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孩子的严重拖延症怎么治?

2016-09-01 |浏览:10389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10岁的小文是个乖巧的好孩子,就是有一个坏习惯:拖延症!玩玩具的时候,妈妈喊吃饭,也不收拾,说吃了饭再收拾,结果玩具可以摊在地上一晚上。妈妈经常帮小文收拾东西,可是精力有限,没办法时刻照顾孩子的琐事。
  我们知道,很多事情都是在刚开始发生的时候,去处理得到的效果往往是最好的。而且这个时候也是最容易处理的。而事情一拖再拖,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当然小孩子可能并没有什么事情会变得严重。但父母对孩子坏习惯的不治疗,也是一种拖延症。有拖延症的父母,还期望孩子做出改变吗?
  如果要想改变孩子的拖延症,父母们应该怎么做呢?睿丁英语小编分享一下个人的见解和方法:
  Tip 1:做个“懒爸爸”、“懒妈妈”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事情特别用心,孩子的一些事情,都是家长们提前就处理得当了,也不需要孩子操心。如果一些事情让孩子做,孩子却没做,这是孩子过分依赖家长的表现。家长们应该注意: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情,不要再帮孩子处理。让孩子早一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变得独立。知道自己也是可以做出一些成绩的。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Tip 2:家长们不要有“拖延症”
  很多家长是有拖延症的,比如洗碗,很多家长会拖到下一顿的时候,才洗碗。这种习惯,如果孩子的分辨能力差,会觉得妈妈的这种行为也是可取的。父母们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尤其是小孩子,认为家长不会存在错误的。所以爸爸妈妈的拖延症有可能是导致孩子拖延的“罪魁祸首”!
  当然有的孩子厌恶父母的这种坏习惯,反而没有拖延症。
  Tip 3:孩子做事要有效率
  如果繁忙的时候,孩子也会头疼这一天事情太多了怎么办。这时候家长应该有计划有节奏地忙碌一天,让孩子领会到,好的生活节奏可以让事情变得简单、容易处理。孩子有了自己生活的节奏,会改掉丢三落四、拖延的坏习惯。
  Tip 4:家里悬挂小“提示板”
  孩子在上学期间,有一些事情是每天都会有的。孩子出门、回来、假期。都会有一些常态存在的事情,家长们在家放一个提示板,会提示孩子按时去做一些事情,这样孩子也不会把事情忘记。长此以往,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也很大。
  Tip 5:让孩子尝“苦头”
  很多时候,家长知道孩子有哪些事情没做,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后果,就帮孩子做了,或者在为时未晚的时候,亡羊补牢。让孩子体会不到自己拖延、忘事所可能导致的一些不良后果。这时候,家长们可以适时让孩子尝尝苦头,当然很多小孩子会刻意地说:“你怎么不提醒我呢!”之类的话,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家长应该在一开始就提醒,事情要是搞砸了可不赖我哦!因为孩子往往不能在事情的开始预测到自己拖延所造成的恶果,就会忽视爸爸妈妈的提醒。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拖延症,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 音乐胎教还是妈妈的声音更适合宝宝

下一篇: 父母请注意你的这些行为,否则会伤了孩子的自尊

-----主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业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河南金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全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