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气候变化之于玉米

2017-10-26 |浏览:6362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东北产量增加 南部曾受高温危害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以及玉米作为食品、饲料等化工原料的广泛应用,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大幅度增加,已越过水稻、小麦成为了世界及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起源于南美洲地区,是高光效喜温作物,玉米在我国种植面积已达0.34亿公顷,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其产量达1928亿公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3.7%。

  纪瑞鹏等研究发现,随着热量资源的不断增加,玉米不同品种可种植区范围不断扩大,种植北界北移东扩。2001-2008年晚熟品种可种植区已经遍布除辽宁东部山区和辽西西北部地区以外的辽宁绝大部分地区。同时,东北玉米总产、单产均呈现增产趋势,玉米产量的增加有25%左右的贡献可用热量资源的增加来解释。

  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增加,玉米生长季延长,播种期、开花期提前,种植界线向北移动,种植面积扩大,因此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增加,为玉米总产量的提高做了很大贡献。

  然而,玉米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种植面积的扩大,气候变暖使得玉米生育期和花粒期延长,但同时高温干旱异常天气对玉米产量形成却有一定的负效应。如2016年黄淮夏玉米遇到高温危害,形成籽粒不育的“花棒子”,减产明显。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气候变化之于玉米,作者:张雪,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 气候变化之于水稻

下一篇: 气候变化之于大豆

-----主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业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河南金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全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