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秸秆发电亟需政策扶持

2016-06-28 |浏览:15678次
分享到: 
秸秆发电亟需政策扶持
资料图
   国能生物发电公司负责人介绍:“到目前为止,公司的效益主要还是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上。比如节能减排方面,每年可节约替代标准煤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万吨。对农民的好处不用说了,但是企业自身的经营目前还没有真正达到良性发展水平。”
  主管经营的负责人算了笔账:生物质发电公司本身就是微利企业,去掉燃料成本、税费、折旧、还贷等项目,企业根本无法盈利。如果加上国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企业还是难以实现盈亏平衡。虽然全年发电量在2亿千瓦时,但是现在的燃料成本和运输成本都有所上升,因此经营形势并不容乐观。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生物质发电这种利国利民的项目,要发展得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目前国家在上网电价上给予了扶持,每千瓦时电价比火电高两角钱左右。但是,业内人士也认为,我国的扶植力度与欧美国家比还是有差距。欧洲一些国家除了电价,在税收上的扶持力度更大。欧洲一些电厂之所以经营得好,还有很重要的一条,人家的原料不仅不付钱,而且由于秸秆是按照垃圾处理的,还要征收垃圾处理费,因此可以良性发展。我们与国外情况不同,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发电,避免农民焚烧秸秆引起污染等社会问题,一方面又要通过发电扶助农民。基于以上两点,不仅秸秆收购价格不能过低,而且随着此类项目的增多,收购价格还在上升。因此国家在税收等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此外,在生物质发电项目布局上也应该更科学规划,有序建设,避免一哄而上。公司负责人还告诉记者,目前在高唐周围,还有两个装机容量3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如果布局太密集,势必会加大秸秆的收购和运输半径,而且还会导致原料价格上升,企业的效益就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看来,只有企业真正实现良性发展,生物质发电这种利国利民的好项目才能可持续发展。否则如果仅仅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一个产业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破解关键:形成种植规模
  目前高唐区域65%左右的玉米秸秆基本还田了,10%作为青储饲料或卖给了养牛场。还10%—15%的就地焚烧了。被经纪人收购后送到生物发电公司作为发电原料使用的,在5%—10%。
  不少农户认为:按生物质电厂玉米秸秆收购要求,玉米秸秆水分控制在30%以内,1亩地产出30%的较干玉米秸秆需700—800斤,2.5—3亩地产出1吨玉米秸秆,价格约在200多元/吨,加上人工装车,还有油钱,不太划算。另外,农户地块较小,缺少加工和粉碎设备,盈利空间较小。而发电公司介绍:“限水分收购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如果收购较湿玉米秸秆,不仅不能入炉发电,还会造成亏本现象。”
  聊城市东昌府区农机局局长杜洪军研究农作物秸秆如何处理多年。他认为:“如果形不成种植规模,禁烧秸秆就是一句空话!单纯的禁烧,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关键是建立利益引导机制。一个农民种三五亩地,收集秸秆费时费力,他不烧怎么办如果形成了几百亩乃至上千亩或者更多的种植规模,秸秆既可以还田增加地力,又可以卖钱,有可观的收入,谁还烧秸秆呢有钱赚,大家争着干;没钱赚,揍死他也不干。”
  就政府层面来说,应该把工作做在前面,而不是等秸秆烧起来再去“灭火”。杜洪军曾去安徽蒙城考察,当地对于秸秆处理,每亩地政府补贴10—20元,效果很好,鲜见农民烧秸秆。“如果政府拿出钱来补贴农民买打捆机,扶持生物质发电企业和畜牧龙头企业发展,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不是难事。”杜洪军说。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 秸秆发电投资大亏损多

下一篇: 探秘秸秆发电

-----主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业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河南金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全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