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专家解读: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 重在强化类型特色

2021-04-14 |浏览:14070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人民网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 何淼)全国职业教育大会4月12日至13日在京召开。此次会议上,“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普融通”等内容备受瞩目。

如今,我国共有职业学校1.13万所,在校生3088万人,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

如何破解职业教育“普通化”模式,如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如何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围绕一系列问题,人民网记者专访了上海市教科院原副院长、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树超。 

上海市教科院原副院长、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树超教授。(受访者供图)

从“层次”到“类型”,职业教育已驶入改革发展的快车道。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专科和本科职业教育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十四五”时期,如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战略意义。

“把优化类型定位作为推动职业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抓住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根本。”马树超指出,职业教育在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扩大就业创业机会、服务产业和区域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由于缺乏类型定位导向的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职业教育“普通化”模式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专家指出,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偏重于院校自身事业发展,学校办学“宗旨和业务范围”往往规定只能做普通学历教育,缺乏技术服务和职业培训的类型定位,忽视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推动职业教育成为经济活动内生变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保障。” 马树超谈到。

他认为,要强调类型教育的产教融合特征,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将产业的科技发展趋势等先进元素融入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通过产教融合来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高教学质量。

马树超建议,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提高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能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从政策环境上推进职业院校类型定位的落地落实;

二是要加快落实“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类型教育转型”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目标;

三是要积极倡导类型教育导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教师考核标准,重视通过创新激励机制来推进职业教育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要通过落实职业学校类型定位的评价方案,将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等作为重点评价内容,加大职业培训、服务地方和行业的评价权重,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职教高质量,作者:任佳晖、王欲然,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来源地址:http://edu.people.com.cn/n1/2021/0413/c367001-32076994.html)

上一篇: 成就“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

下一篇: 技能报国 人人出彩

-----主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业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河南金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全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