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报 5 月 15 日消息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技术研究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团队联合泰国同步辐射光源研究所研究员 Kidkhunthod 等人,发现了具有三棱柱配体场的正极材料结构基因(TMO6,TM 为过渡金属原子)。
科技快报了解到,相关研究成果以 K-Ion Battery Cathode Design Utilizing Trigonal Prismatic Ligand Field 为题,发表在 Advanced Materials 上。
据介绍,电池材料的结构基元不仅直接构成了晶体结构,而且决定了其电子结构,尤其是氧化还原中心的电子轨道分裂。因此,结构基元影响电池材料的本征物化特性,被视为材料设计基因。现有的晶体电池材料大部分含有 TMO6 基元,且为八面体构形,这限制了电池材料的合理设计。但传统理论认为另一种六配位构型 —— 三棱柱,由于损失较多的晶体场稳定能与较大的配体互斥作用,难以承受电池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电荷扰动和离子嵌脱。
该研究中,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新型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K2Fe(C2O4)2,并发现了可逆的三棱柱 TMO6 结构基因。通过原位同步辐射等技术,获得了材料局域结构演变的清晰图像,验证了三棱柱 TMO6 结构基因的可逆性和稳定性。该研究为电池材料理性设计提供了新材料基因。
▲K2Fe(C2O4)2 正极材料的三棱柱 TMO6 结构基因与电化学过程中局域结构演变 | 图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责任编辑:程艳红)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IT之家,来源地址:https://www.citreport.com/content/142932-1.html)
-----主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业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河南金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全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