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人际道德关系。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以孝道为核心的尊老养老道德观念,至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孝道在整个中国伦理思想史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被看作“百行之先”、“为仁之本”,它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习惯。及至今日,我们身上仍然有儒家孝道思想的深深烙印。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精华,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孝”最基本的含义,就在于顺从父母的愿望,满足他们的需要和要求,这在中国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观念。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
孝道也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把中国儒家伦理与西方基督教伦理做过比较分析,他认为中国人“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在汉文化圈,孝亲敬老的道德观念不仅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而且就像血溶于骨髓一样融于民族意识,成为一种社会公德乃至美德被社会所公认和奉行。
上一篇: 孝文化,中华之古道
下一篇: 说"孝":孝的地位与社会意义
-----主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业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河南金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全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