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立冬:围炉暖酒在宋代就是民间盛行的习俗

2022-11-12 |浏览:58248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围炉煮茶是这两年都市中兴起的新时尚。在寒冷的冬季,用小火炉烧上几块炭,热一壶茶,橘子、红枣、红薯、瓜子等小食围边煨烤,是冬日难得的消闲。

  历经春夏秋三季,立冬开启了今年的最后一个季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到,“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庄稼成熟收仓、草木凋零枯萎、动物沉睡冬眠、河水冰封、雪花飘飞……立冬节气之后,漫长的寒冬即将到来,天地万物都以沉寂的状态进入休养生息,在轮回中等待下一次的春回大地。

  对于古人,一方面立冬标志着冬季开始,这个季节是最寒冷难熬的,另一方面冬季也是三季农忙之后难得的消闲之时。围炉煮茶饮酒也绝非如今才有的享受,早在唐宋之时,古人就会在立冬开一炉炭火,宴饮聚乐、吟诗唱曲。

  在冬至这天等待烹饪的食材和正在煮东西的炭炉。寒日围炉取暖酿酒盛行一时“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一首《立冬》流传千年。在立冬这天,气温降低,笔墨被冰冻住了,人也有些疲惫,于是懒得提笔写诗。寒冷的冬夜里,火炉上温着一壶美酒,自饮自酌,半醉间看到砚石上的墨渍花纹,恍惚间以为是大雪落满山村。

  “古代,立冬因冬月农事减少,闲暇增多,宴饮聚乐、吟诗唱曲、击鼓行令、听戏观舞等,颇有特色。”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方云说。

  李白书房中的那炉炭火,以及炭火上温着的美酒,在宋朝已是民间盛行的习俗。《岁时广记》记:“十月朔,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范成大《吴郡志》中也有“十月朔……是日开炉,不问寒燠皆炽炭”的记述。《武林旧事》卷九“张约斋赏心乐事”形象地描写了立冬暖炉家宴的温馨:“十月孟冬,旦日开炉家宴,立冬日家宴,现乐堂暖炉,满霜亭赏蚤霜,烟波观买市,赏小春花,杏花庄挑荠,诗禅堂试香,绘幅楼庆暖阁。”

  在上海地区,立冬前后还曾盛行过“炉节”,在农历十月一日开炉做饼,又被称作“开炉节”、“炉节”、“饼节”。清人王韬《瀛蠕杂志》中讲:“沪俗于十月朔日开炉煮饼,献于家祠,故称‘炉节’。”开炉做饼是庆祝农业丰收的活动。清人倪绳中在《南汇县竹枝词》中描述:“炉节欣逢十月朝,开炉祀祖饼初烧;更看报赛丰年乐,旗影斜阳柳外飘。”清人秦荣光的《上海县竹枝词》也描绘了:“十月开炉竟饼烧,年丰赛社闹笙箫;前村旗影斜阳里,橘绿橙黄画景描。”的盛景。

  方云介绍,在民间,还有立冬“冬酿”的习俗,“立冬后气温降低,细菌不易繁殖,使用的水及器具相对容易保持清洁,可使酒长时间处于低温发酵状态。冬酿正可谓是藉时令、草木、泉水与乡人合力的精粹。”

  清人顾禄在《清嘉录》中述:“乡田人家,以草药酿酒,谓之冬酿酒。有秋白露、杜茅柴、靠壁清、竹叶青诸名。十月造者,名十月白。以白面造曲,用泉水浸白米酿成者,名三白酒。其酿而未煮,旋即可饮者,名生泔酒。”

  “我国南方地区至今留有立冬日开酿黄酒,至来年立春为止的‘冬酿’习俗,如浙江绍兴于立冬日开酿黄酒并祭祀‘酒神’。”如今,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滋补汤冬日进补是根深蒂固的习俗立冬是传统的“四时八节”之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除了节气属性,还划分了春夏秋冬四季,有着极其重要的节日属性。人们神圣而庄严地对待四季,所以有了“迎春”“迎夏”“迎秋”和“迎冬”的典礼。

  根据《吕氏春秋·孟冬》记载,早在周代时就有立冬之日“迎冬”的官方活动。一般在立冬前的三天,天子就会开始斋戒,到了立冬这天,要沐浴更衣,然后率领群臣前往北郊祭祀神灵、迎接冬天。在“迎冬”的祭祀典礼上,天子还要赏赐大臣们过冬的衣物,颁布矜恤孤寡的政令。

  在民间,立冬日也有许多丰富的民俗活动,比如祭拜祖先、祭拜地神、聚会饮宴和占卜吉凶等。

  方云介绍,立冬之日有些地方会举行“冬烝”之祭,“烝者,以十月进初稻也。”即以新收获的稻子来祭荐祖先。“立冬日,民间农具皆收,耕牛不使,祭祖、饮宴、卜岁尤胜,多以时令佳品向祖灵荐新祭祀,祈求上苍赐予来岁丰年。”

  至今我国部分地区仍存有立冬卜岁习俗,如福建畲族的登山、巡田,到神庙卜岁称为“探宝”,霞浦地区的农民相率到龙首山的舍人宫田祖前,卜问来年的丰歉称为“问苗”,丰收宴请,演戏酬神,热闹非凡。

  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寒冬降临之际,人们要采取一切手段留住身体的能量,因此“立冬补冬”的习俗才会延续千年。立冬这个节气有着丰富的饮食习俗。

  冬天进补,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习俗。为了适应气候季节性的变化,全国各地都有在立冬日“补冬”的食俗。

  在南方地区,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躲不开补肾、健胃、强腰膝的功能。在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在北方地区,立冬这天有吃饺子的习俗。北方人对饺子的热爱不言而喻,几乎每个重要的节日餐桌上都少不了饺子的身影。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明朝诗人王稚登,曾写过这样一首《立冬》诗。“今宵寒较昨宵多”,过了立冬,气温日渐下降。中国人以传统的智慧与自然节气相处,烧暖炉、酿新酒、进补、祭祀,让这个节气发展出丰富的内涵。如今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立冬”的涵义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立冬:围炉暖酒在宋代就是民间盛行的习俗,作者:澎湃新闻官方帐号,来源:澎湃新闻官方帐号,来源地址:)

上一篇: 立冬:收敛藏匿,迎接严冬

下一篇: 民间立冬有哪些风俗,你知道吗?

专题

-----主办-----

妈妈读书会(河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