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湘西风俗——送祝米

2012-06-07 |浏览:7629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寨子里住着一户人家,男人叫大山,女人叫田妹。夫妻两个勤劳善良,恩爱和睦。大山每日上山砍柴,进林子狩猎。田妹在屋里养猪看狗,烧饭浆衣。有一年,老天爷久旱无雨,地上水干草枯,田里颗粒无收。百姓们刨树皮、挖草根,日子过得好苦。恰好田妹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下一个儿子。大山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有了—个儿子,好续接香火;愁的是没有东西吃,月母子身子虚弱,娃娃没奶吃,饿得呱呱喊。大山急得没法子,恨不得割自己身上的肉,让堂客发妈儿。寨子里的人家听说了大山的苦处,都在替他想法子。给娃娃缝了新衣,做了鞋帽,就是没得发奶的东西。想来想去,想到了竹子上结的米子。人们从山上摘回竹米,送给田妹煮粥吃。从那以后,只要有人家生了孩子,各家各户都去送竹米。 后来有了粮食,就送新米,送祝米就成了送米,包含贺喜的意思。后叫“送祝米”,取了谐音。

  后来,由于互相攀比,“送祝米”越来越讲究。送祝米一般在第九天进行,通称“洗九”。日子确定后,外公、外婆、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就要花一笔钱去“送祝米”。凡生头胎,要“抬盒”,这盒用木材做成,三格一盏,盒漆得红亮,中间一根本杠供两人抬。盒底层装槽米两斗,中层油条200根,上层装大小衣料、项链、长命锁、鸡蛋、红糖等,盒顶用绳子拴两只母鸡,外面用红纸贴封,写上喜庆祝词。启程由外公牵头,一行前往。富裕人家非常讲究,要抬“亮盒”。亮盒用玻璃镶成,内物透明,可供路人观看,以示荣华。所送除食物外,衣料是绞罗绸缎,还请唢呐送行,外公外婆得坐“椅兜子”。中下等家庭则用一担箩筐挑东西去“送祝米”,礼物数量少,质量差一些,箩筐上面放松、柏枝各一根,表示虽“清贫”,却“亲近”,要亲朋不要见笑。贫穷家庭只是用小篮子提点力所能及的东西,客套话是“不怕空手汉,只怕不来人”、“人到情到”。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 婚俗——撑伞踏筛

下一篇: 土家族人与蛇文化

专题

-----主办-----

妈妈读书会(河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