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个题目的人,十之八九以为我是在胡扯,“臭”就是臭,怎么有香味?这不是瞪着俩眼说瞎话,让“香”字掉价吗?这您就不知道了,“臭”字在古代,并不当“臭”讲,它是当作动词“嗅”字用的,即使后来有了引申义,当名词用了,也是各种气味的总称。
首先,我们从甲骨文里看看“臭”字的结构,它的上半部分是个有鼻孔有鼻梁的“鼻子”,下半部分是一条“犬”,这说明先人们已经知道狗的嗅觉特别灵敏,所以用“鼻子”和“犬”来会意“嗅味”之义。《说文解字》里说:“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这是说,禽兽逃跑以后,狗能辨别它的气味并找到它的踪迹。《荀子·荣辱》曰:“彼臭之而无嗛于鼻。”这里的“臭”字,就当“嗅”讲,即用鼻子辨别气味。人们要“嗅”要“闻”,就必须先有气味,这就是“臭”除当动词“嗅”用外,又当名词“气味”讲的原因。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通于鼻者谓之臭。臭者,气也。”《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书·盘庚》:“无起秽以自臭。”疏:“古者,香气、臭气、秽气皆名为臭。”《易·系辞传》:“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里的臭都是“气味”的意思,既有香气,也有臭味。
随着“嗅”字出现和“香”字的产生,“臭”字的含义越来越窄,到最后只能代表与“香”相对的“臭”味了。虽然它也有了引申义,有了惹人厌恶、不好、失效以及表示程度的意思,让“臭架子”、“臭脾气”、“臭弹”、“臭棋篓子”、“臭美”以及“臭骂一通”“臭打一顿”等词汇丰富了汉语言文化的宝库,但此时的“臭”字已“臭”遍全身,再也“香”不起来了。就连人们厌恶的骄傲自大之人也用“臭”字作谜底,什么“自大一点——打一字”就是“臭”字等等。
丰富的汉字文化,让人们用起汉字来越来越方便了。现在确有所指的“臭”字,既不会与“嗅”字相混,也不会与“香”字相间相杂了。
上一篇: 李杜学
下一篇: 中秋节的传说
-----主办-----
妈妈读书会(河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