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最爱读的是唐诗,唐诗那独特的情调一直使我留恋在其中,深深为其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神韵所吸引。渐长以后,随着个人境遇的变化和心态的转换,却渐渐地移情于宋诗了。那些思精语深,饱含哲理的宋诗名作,其情其理,更能使人寻绎咀嚼。而宋诗中,东坡那“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诗作却尤其得我青睐,这不仅仅是为他的“浑涵光芒,雄视百代”的气度所震撼,重要的是为其诗中的禅趣所陶醉。
东坡一生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2700多首诗作。其中不乏蕴涵着悠远意趣、耐人寻味的满蕴禅趣的上乘之作。这些大都达到了“词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这些作品无禅语而有禅意禅趣,寓禅理而不落形迹。历代诗家也是对此类诗作尤为推崇,如严沧浪说:“诗有别趣,非观理也。”沈德潜说:“诗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纪晓岚也说:“诗宜参禅味,不宜作禅语。”而苏诗中以禅趣入诗的篇什是不少的,其内容多从人情物性的体会中来,因饱含着诗人成熟高妙的悟力,故能伺机泉涌,触物成篇,寄兴味于其内,发直趣于其外。兹举其中显者在此论之,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云: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游览西湖时所作,写的是望湖楼所见急风暴雨的奇景。开头两句写的就是这场景象,作者把一场忽然顺着风势而来又忽然顺着风势而去的骤雨,写的如此鲜明,富于情趣。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这里有悠然不尽的情致。虽然“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然又立刻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静。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就是水天相接,暴雨的撼天气势和雨后的恬静淡远,也充分写出自然的神奇,也可体味大自然的自生自灭、去任自由、随机任运的境界。其中蕴涵的旨意就悠远无尽、无限无垠,而具禅意耐人品味。又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云: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是传颂千古的绝句,所作时间晚于上一首一年。唐宋诗人中吟咏西湖的诗作中有不少名句,而苏轼的这首诗,是所有西湖诗中最脍炙人口、传诵最广的一首。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及西湖的晴姿雨态。丽日照射下,光影满湖,晴天的湖景是美好的;山色迷蒙似隔着轻纱,反衬出了湖上风光的层次,雨天的湖景也是极为奇妙的。从这两句诗可以想见在不同的天气下的湖山胜景。阳光满湖,又忽然山水间云烟迷蒙。可见万物万象,生意欣欣,山水空流,自在无羁,大自然是这样永恒神奇,这就是佛性真如妙体的显现。下两句把西湖比做美人西施,在此诗人以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遂成为西湖定评。这可以说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所以王文诰评曰:“此是名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公凡西湖诗,皆加意出色,变尽方法。”
由此可见,这种西湖初晴后湖光山色的迷茫朦胧优美奇丽,充分写出西湖的神秘奇谲,所以自然带着富有的禅味。又如《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蹇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这诗写明月下幽淡小景,前两句描写暮春之夜,随风漂落的杏花,寂寞的月,透过花间,照进庭院,来寻觅悠闲雅静的人。“步月”代表月光,“踏花”是月影;“炯如流水”是月光,“涵青苹”是指月影,这两句描写了一个清虚、宁静、空灵而飘渺的超尘境界,颇具禅味。“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写出了赏花与饮酒的强烈兴致。“山城”二句突出爱月之心,“洞箫”两句中凸现作者的“惜月”之情。最后二句,月落空杯,夜将尽矣,在此句中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此诗情景交融,富有理趣,“明月入户寻幽人”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可见表现明月无人之景,有空灵、清凉之感,无禅语而颇有禅趣。
苏轼的人生特点不只是佛禅,也有儒家的胸襟。同时兼具儒家入世,佛家出世,道家避世三家合流的品性。但他屡次的谪居生活,使他更深入于佛禅,形成“外儒内道”的情形。由于思想上的上述倾向,苏轼在诗的创作上,总是身不由己的带着禅迹,那禅理、禅典、禅法、禅趣等等就都化入诗中。苏轼在谈到自己欣赏好诗的体会时说:“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
可见,苏轼不仅对禅诗特别有兴趣,而且他认为诗与禅二者可以互相容收。苏轼以其生活中对禅的完全理解,所以在下笔时就无需刻意雕琢,也用不着直接说教或发挥肤浅的议论,而是在充满意趣的诗句中包孕着深刻的禅理。所以清代刘熙载也说:“东坡诗善于无中生有,机括实从禅悟中来。”由此可见,苏轼的禅诗内容不止于道中性情,其格局更广大丰富,意境更高妙,理趣尤其十足盎然。元好问所谓“禅为诗家切玉刀”,东坡诗可以当之无愧。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东坡居士诗中的禅,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