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如何解读儿童绘画

2018-12-19 |浏览:20702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绘画对于儿童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儿童天生就喜欢绘画并具备绘画的艺术潜能。
  绘画行为实质上也反映儿童认知的过程,画法、构图、象征物、色彩和画材的选择等都是有含义的,了解儿童绘画心理,可以帮助老师和家长更加确定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洞悉孩子潜在才能,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
  儿童的心理成长需要经历两种时期:情绪性发育时期和知识性发育时期。
  儿童情绪性发育时期,注意力不集中以发散为主,绘画自由不羁,全凭主动想象,表现没有规则,毫无技巧可言。
  儿童知识性发育期,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学习能力提高,能进行比较细致的绘画表现,逐渐形成了美术概念。
  了解儿童绘画心理,正确解读孩子绘画作品
  关注儿童绘画造型和色彩
  儿童绘画的造型和色彩反映了儿童不同的心理状况,承担着传达儿童观念,表现儿童情感的作用。
  一般来说暖色调象征温暖、热情、能量;冷色调象征冷漠、无能量。
  画面过大,有可能是一种攻击性倾向,有可能因内心的无力感而表现出外在的防御机制情绪化、躁动的倾向。
  画面过小,表现出自我评价较低,表现出拘谨、胆怯和害羞的倾向,缺乏安全感,情绪低落,可能有退缩的倾向,画面在纸的上方且较小时,表现出作画者心理能量较低。
  关注儿童着重表现的部分
  儿童绘画表现的夸张的部分,可能是儿童内心感受最深的部分。
  儿童绘画故意忽略的部分,也可能是儿童逃避,不想面对的部分,需要引起老师家长的注意。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最先画的部位或事物,是儿童最想表现,关注最多的方面。
  儿童绘画表现与其人格发展密不可分
  因而,在对儿童画做心理解读时:
  一方面,要了解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另一方面,要对构成作品的种种要素进行分析、了解。
  儿童绘画是充满了童趣的,在面对儿童绘画时,应该把孩子的绘画作品当成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一个入口,防止过度解读孩子绘画,更多地倾听孩子自己的解读,在交谈中了解孩子,鼓励孩子探索未知的艺术领域。

少儿画苑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 绘画中得圆通之境

下一篇: 透视的感觉与语言

专题

-----主办-----

妈妈读书会(河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