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讨论写生的内涵时,不要忘了临摹的价值。我认为这是一条让初学者较快步入艺术殿堂的重要途径,也是绘画研习过程中相当重要的手段。临摹,是通过一种直观的、认真的、耐心的、深入的方法使我们与前人和大师之间缩短了物质与精神、生活与艺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距离。这种交流和对话的方式显得平易和亲切:通过临摹,我们用眼、用手、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去亲近艺术精神,从而获得绘画形式语言上的丰富内涵和熟练技巧表达的能力。
临摹的价值
人类的绘画艺术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到今天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方法和语言面貌。通过临摹,我们可以了解和体会什么是绘画的精神;了解和体会绘画表现的艺术规律;了解和体会绘画传统规则和学科底线。因此,临摹不仅是形而下对传统精神的学习与继承,更是形而上对文化理想的理解与发掘。
西方人重科学训练,崇尚物理属性;中国人重传承修养,崇尚精神内涵。在绘画的意识和表现上两者存有差异,但临摹,无疑是明理通神而达到观念与方法上高度一致的捷径。中国画的学习自不必说,即使是西画的学习,临摹也极有成效。比如,上个世纪50年代留苏学生都有去博物馆临画的经历,因为其过程是艺术观念形成的前期准备和技术水平的重要积累。
明代大画家董其昌说:“先以古人为师,再以造物为师,最终当以心为师。”意思明了:我们先要向前人学习,掌握传统和方法,再向大自然学习,领略万物之气息,最后将两者综合,表达自身的思想,步入创作的自由王国。所以,我认为临摹至少具有五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一是注重绘画技巧的学习和掌握;二是进行临本内涵的挖掘和体验;三是对绘画基本道理的理解和诠释;四是对写生的良好补充;五是临摹的过程也是不断启发创作思路的过程。
概言之,通过临摹这种研习方法,使我们能完整、准确、深刻把握住现在,进而把握未来。当然,临摹只是手段,目的是通过临摹掌握绘画的基本表现方法,然后到生活中去实践、去观察、去写生,再临摹、再实践,反复进行多次,慢慢具备驾驭绘画的能力。
临摹的方法
1.临本的选择
如何选择临本?首先,取法要高,要学一流和经典的东西;其次,应选自己喜欢的,喜欢就意味着有兴趣,有兴趣才能学得好;再次,要选择对自己目前的发展有启示、有帮助、有借鉴,难易程度适中的。我们临摹之前,首先要分析临本的构图结构、色彩调子、技法运用,材料选择等综合印象。其次要细细读画,须将前人作画的方式读懂,并对其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搞清画面的构思构图、空间关系、视觉意境、技术特点和操作规律……我们只有对临本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认真分析临本的艺术特色、各种表现手法和各个元素之后,才能动手,不可盲目照抄。
2.读画临摹
读画临摹类似于我们写生时的观察。要细细体味原作品的气势、精神,包括局部的造型、结构和技法等。在此基础上,读画才能读出特有的“味”,才能读出不同名家之间的区别。有时用心品读,比动手画更重要。读画的过程既要注意临本作品的细节处理,又要体味其整体的气韵。比如画面大的布局,景物间的聚散关系等。我们还要勤于总结,回顾和反思一段时间来的收获与心得,找出不足。读画临摹如同书法练习的读帖,反复咀嚼,并当作一种习惯,成为生命诉求表达的重要途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些学习书法者,从读帖中得其神韵,获益匪浅,对于习画者也很有借鉴意义。
3.对临与背临
对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临摹方法。要求我们忠实地描绘出临本的神采和基本形态。要临得“像”,一笔一画照本临写。需充分、精确把握住其画面精神、如造型特点、色彩关系等。临摹的时候,心气平和,去掉自己原有的东西,完全投入到临本当中去,用心体会原作者的思想意境和作画的方法、步骤,类似我们语文学习中的精读。
背临,是在对临的基础上,将临摹的成果得以掌握、巩固,类似默写。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临摹我们能够默背下来。是我们临摹成果的检验,掌握临本中规律性的知识。古人读书主要是靠背诵,清代松年所著《颐园论书》说:“多读古人名画,如诗文多读名家之作,融贯我胸,其文暗有神助。画境正复相似,腹中成稿富庶,临局亦暗有神助,笔墨交矣,有不期然而然之妙,所谓暗合孙吴兵法也。”只有熟记于心,我们写生和创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当然,可能临摹一次还不够,无法默画,我们要反复练习,一直到掌握为止。
4.局临与通临
我们还可以局部临摹和全幅临摹结合,有针对性地学习。通幅作品的临摹,对我们掌握大局、构图、气势等很有帮助,但需要整块的时间,所花精力较多,类似打仗的正面战场。有时我们可改变方式,灵活机动,打打游击战。有些作品局部的元素有着丰富的表现方式,我们可局部临摹,分析用笔规律,结体的组织形式,有明确目的的临摹。这样,慢慢衍生出自己的语言,为今后的写生、创作提供一个基点,使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无论是通幅的大临摹,还是局部的小临摹,我们都要善于主动归纳分析,并试图从中发现画面背后的关联和规律。
5.意临与创临
意临,按自己的理解去临,不必与原作完全一致,大意上模仿临本的风格精神。既像又不像,或者说是一种借鉴,将别人的画法融进自己的作品之中,是走向创作的一座桥梁。这种借鉴是经过自己消化了以后的临摹,是在吻合其整体气象的前提下,进行再度品读与创造。这是临摹的高级阶段,比如,潘天寿先生有许多背临八大山人的作品,实质是根据他自己理解以后的再发挥。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或能够给自己带来启发的,结合自身学习上的需要,试着对临本进行语言方式上的转换,俗称“移花接木”。这是读画的一种补充,是用脑的延续。既自由,又省时,还没有压力。但做到临摹与创作的结合,并非简单参照一个构图,而是从中把握原作者的审美取向和趣味。因此,创临之“创”,并非单纯创造一个画面符号、图式或面貌,而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从中发现自我。创临,重在对自我的挖掘,对自我的拓展。从临写古人之技法,到临写古人之意象,进而临写古人之心境,最终觅得属于自己的语言和风格,这种临摹带有创作性的变体临摹。
从临摹走向写生和创作
我们临了以后要会用,边临摹边到生活中写生。再临摹、再写生,反复进行若干次,最终实现从临摹到创作的转换。它们之间是相互链接的关系,互为渗透,如何正确运用临摹知识,用自己的视觉语言来观察与表达物象是绘画学习中的关键所在。因此,对眼力的训练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从临摹走向写生、创作的重要环节。
1. 画面结构与形式的掌握
临摹之后,我们的写生要在严格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努力回忆,临本的画面与结构,形成画面布局的基本概念,慢慢实现用自己的眼睛寻找空间感受及构图的形式。尤其是形式美感的规律要在临摹时细细品味,因为生活中的原始状态必须经过升华才能成为艺术作品。而绘画的本质需要我们对形式语言有敏感的捕捉能力,临摹的过程,就是消化的过程。
2. 强调基础训练中的整体观念
通过临摹,我们强调对物体间各种关系的把握与表达。在视觉推移中发现物象在空间中的复杂关系,归纳出它们之间的秩序组合。正确的临摹方法是基础训练的良好补充,而其中整体观念的培养要贯穿始终,所谓整体,就是要考虑各个部分间的和谐共存关系和共振共鸣的效果。不能割裂、孤立地拼接组装,优秀临本的最大艺术价值正在于此。
3. 将立体转换成平面
临摹是从平面走到平面,写生是将立体世界转换成平面的作品,两者的难度不一样。但写生的时候,我们可以回想临本是如何来处理这些景物?包括画面的精神意境,等等。这样,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走向成功就有了可能。
艺术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临摹时需我们认真研究景物象的本质、造型的力度、构图的合理、思想的内涵、材质的意义等要点。因此,开始作画前我们要先读懂画面的主题,并计划好作画的步骤,做到场景大而空间层次清楚。绘画的本质是形式感的实现,我们最后还是要从“意”出发来驾驭“形”,借景抒情,状物言志,追求理念和意境之美,强调从物态到心态的挖掘和表现,从而步入到写生和创作。
结语
临摹,是提倡传统的继承,是法则的学习,因为学习阶段必须接受规律性知识的引导,才有可能逐渐摸索到艺术真谛所在。等到对规律性已运用得娴熟自如而深得三昧的时候,就要摆脱成法约束,力求变通、标新立异。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之后,就到了自由王国。此时的无法,并不是法已消失,而是法已根深蒂固。正如清朝画家蒋和所说“有心斯事者,当从规矩入,再从规矩出。参透此关,无法非实,无法非空。”
简言之,我认为,临摹,一是绘画技巧掌握的途径。这是载体,不通过它无法达到目的;二是精神信念的建立。这是原动力,是艺术的生命,没有精神的力度,作品不会有生命的光彩;三是学养水平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的积累,否则就没有质量水平可言;四是高尚审美理念的形成,所谓格调、境界都在其中。这些都构成画家的水平、能力、法度的基本要素。因此,临摹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了。
上一篇: 中国历史上陶器地问题
下一篇: 粉笔画教程:粉笔人物绘制步骤
-----主办-----
妈妈读书会(河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