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王羲之是怎么成为“王右军”的?

2021-03-31 |浏览:119051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王羲之是因为曾经担任过会稽内史,那时候军政合一,也领兵,军号为右军将军,因此,后人都以王右军来称呼他,这在过去的书法家里很常见,比如欧阳询的欧率更,颜真卿的颜鲁公等,不奇怪。

  今天不是说这个,要说的是,王羲之所在的王家,势力很大,而且王羲之的奶奶是皇帝的亲姨,绝对一等一的有地位,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估计不会太难,为什么要去外地当一个右军将军呢?

 

  事情是这样的,王羲之20岁那一年,王家的在朝中的势力已经到了皇帝都担心的地步,民间也传说王与马,共天下,皇帝心里一定有想法,于是开始重用刘隗、刁协等人,王羲之的从伯王敦当时拥兵在外,心里那个气啊,于是,当年王敦就以清君侧的名义从武昌起兵向建康发兵,顺长江而下,这很吓人的,于是朝中纷纷说,应当把现在在朝里当官的王氏杀个精光。

  这个时候,王羲之在建康,也就是说,他在京城。他的另一个从伯王导当朝一品,当时主持朝政,兄弟造反,为表清白,于是率领王氏子弟二十余人赴台待罪(这个时候,王羲之还没有当官),啥意思呢,就是自己把自己捆了,去让皇帝处置,圣意难测,好吓人,这种做别人在砧板上的肉的心情绝对难受。


  幸好晋元帝看得清形势,于是宽宥了他们,在京的王氏并没有出事。可是王敦把从小就看重王羲之的周颛给杀了,这可是第一个看重王羲之的名士啊,王羲之人在朝中,一边是忠,一边是孝,很纠结,朝中人纷纷鄙视王氏,这心情也好不到哪儿去。

  王羲之的妻子是当朝太尉郗鉴的女儿,他们的婚姻,虽然有王羲之东床快婿的佳话,而实际上,这是一桩典型的政治婚姻,只是王羲之或许在当时并不太清楚。

  后来,也就是王羲之32岁那一年,地位迅速攀升的皇室外戚庾亮领重兵移防武昌(对,就是王敦起兵的那个地方),王羲之应征去当了个参军,后又升任长史。

  稍后,东晋王朝政局形成了王导、郗鉴、庾亮共同主政的局面,这一年,王羲之36岁,正当本命年。此时三巨头王导为太傅,主持中枢,郗鉴镇京口,占长江下游,庾亮镇武昌,控制长江上游。这对于皇帝来说,很合适,皇室虚弱,需要平衡好下属的实力。

  当年6月,庾亮写信给郗鉴说,我们合伙把王导治一下吧,让他交出中枢权力,但是郗鉴不合作。我们想一下王羲之的位置啊,他是庾亮的部属,郗鉴的女婿,王导的从子,太难受了。

  后来,庾亮有个手下向王导告密,于是,王导知道这事儿,写信给王羲之让他回京任职,王羲之坚决不同意,那个自捆待死的事情,在他心里留下了深重的阴影。

  王羲之38岁那一年,三巨头相继去世,他还当过一段时间的江州刺史,军号宁远将军,这是个很重要的军事要冲,可见,他在几家政治势力的漩涡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再后来,王羲之卸任江州,皇帝不断地下诏令让他去朝里为官,官阶都不低,王羲之坚决不去。

  赋闲于众多势力之中,实在有利于王羲之的人身安全,当然,也非常有利于他的书法水平的提升,心里没有政治,因此书法技艺大进,世间王羲之书名大盛,这时,王羲之年过四十,年过不惑,人间烦恼,王羲之已大都明白了。

  中间还经历过几次朋友的举荐,都想拉他到朝中为官,王羲之都坚决不去,这可能成了王羲之政治生涯的底线,就是不在朝中为官。

  大致到了他48岁的那一年,他终于获得了一个外放的机会,当时的会稽内史王述母亲去世,王述得离职守丧,于是,王羲之补缺,这就是我们说的那个最终的官位,会稽内史,军号右军将军。也就是这个任上,王羲之得以从容于山川风物,书艺精进,遂成中国书法史上第一号人物,那个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也出在这个任上,那一年,王羲之已经年过50岁。

  53岁那一年,王羲之主动辞官,原因也是因为政治上的因素,他不想当王述的下属,当年三月初九,王羲之在父母墓前告誓先灵,发誓永不为官。

  至今流传下来的他的书法作品,我们都叫右军书法,大致如此。

 


(责任编辑:程艳红)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王羲之,作者:佚名,来源:谈艺录,来源地址:)

上一篇: 王羲之行书《賢女帖》欣赏

下一篇: 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点

专题

-----主办-----

妈妈读书会(河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

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