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即将到来,“去哪儿”话题再度升温。多家旅游平台显示,与核心城市相比,前往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旅游产品热度涨幅相对更大。相关报告显示,徐州、合肥、南昌、迪庆、景德镇等成为目前“五一”假期酒店预订增速最快的城市。拥有多项地标性建筑和景点的大城市依旧火热,而过去不被人熟知的小城市也进入了不少游客的视野。
“反向旅游”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早已渐成声势。对很多人来说,在“人从众”的法定假期避开人流,选择一处可以安静游览的休闲之所,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我国年人均出游超过4次,已经迎来大众旅游时代。当人们出游的频次越来越高,旅游需求变得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也是必然趋势。从传统热门景区到“小众目的地”,“反向”颇有过尽千帆后返璞归真的意味。人们对一切“加速”的叙事多少有些免疫,“小众目的地”的地方特色承载了人们的怀旧期待——尽管是经过美化的,却也满足了人们的情绪消费需求,提供了契合社交调性的素材。
对“小众目的地”来说,迎接“泼天的富贵”或许需要几分运气,但接住分众的部分人流似乎难度系数并不高,而且长尾效应也比较可观。当前,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酒店等旅游设施的加速下沉,让差不多体量的城市在硬件上不太能拉开差距,竞争力的核心转而落在软件上。城市的软件既包括不缺斤短两、不“杀生”等友好消费环境,也包括丰富的消费场景和产品选择,能灵活而不费力地填满游客弹性的休闲时长。
不用在绝对数值上比拼和内卷,转而关注旅游产品的创意和质量、服务的人性化和细致程度,这对那些小城市而言是一件好事,可以使它们暂时卸下重负,更专注于扬长避短。调研中,不少地方在谈到自身特色时都觉得“没什么”,与其说这是谦虚,不如说是身在此山中的“习惯性淡忘”;而且时常有“抄作业”的冲动,这也是不自信的表现。如何“跳出来”重新认识当地的资源特色,激活正在“沉睡”的价值?如何打造适应消费需求和趋势的旅游产品?如何在日趋白热化的旅游目的地竞争中获得足够的辨识度?一系列问题正摆在地方政府眼前。
品牌的打造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且不说,我国旅游消费仍潜力巨大,小而精的旅游产品不是太多了而是太不解渴了;而且对一个城镇乃至村落来说,吃喝玩乐能容纳足够多的消费场景,串联起尽可能多的消费环节,激发更多消费潜能,从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流量逻辑虽然催生了一些特殊现状,但客观来说,也为一些地方提供了弯道超车“出圈”的机会。因此,地方政府要善于在新媒体的开放互动中汲取治理资源,与潜在的目标消费者一起,共同涵养“小众目的地”。(王丹)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大众旅游时代加速“小众目的地”养成,作者:王丹,来源:光明日报,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comments/20240430/135698c3c6b5479c8ad89a992e75a71b/c.html)
上一篇: 爆火的“无痕旅游”是对公共文明的呼唤
河南全息文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