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四百八十三】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2025-08-06 |浏览:5637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四百八十三】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近日,《中华英才》《中国作家库》《奔流文学网》《今日头条》《网易号》《搜狐号》《个人图书馆》《腾讯号》《顶端号》等相继发表了朱学军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现全文连载如下:


       朱学军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六】



       这期间,县文联张进才主席每隔一段时间就让他写一份《自传》、《工作总结》,并让同时誊抄几份,分别送给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张进才主席多次奔走、呼吁,终于感动了有关领导,他才于1988年春天,正式调到临汝县文联。他以每月12元的价钱在前火神庙街租了两间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的破房。一次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吴功勋老师到他家约稿,看着他住的阴暗潮湿、四面通风、屋顶露着天的从清末留下来的破旧房子,差点流下泪来。可他就在这间破屋里,写作了四部文学著作。也算他一家人命大,两年后他前脚刚刚搬出这两间破屋子,后脚便四角落地,坍塌成了一堆废墟。

  在汝州市文联工作的14年里,他编辑出版了38期《风穴文艺》和《沧桑》杂志,组织了100多次不同类型的文学创作笔会,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他还几次冒着风雪,在节假日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步行到乡下看望业余作者,辅导文学创作。他宁愿自己少写、少发,也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到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上。在办刊物过程中,因没有经费,他就千方百计想办法,不惜跑千山万水,受千辛万苦,说千言万语,担千难万险,不怕跑断腿,不怕饿断肠,不怕遭冷遇,不怕受白眼,没有小车,就坐公共汽车、三轮车、骑自行车、步行……一次不行就两次、十次、二十次、三十次……用真情去感化上帝苍天,多方筹资数十万元,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办刊物、培养文学作者身上,而他自己却从来没有领过1分钱的加班补贴和编辑校对费。他没有职称、没有地位、没有职务、没有金钱,有的只是对文学事业的一往情深、一片痴情。他不怕吃亏,不嫌受累,为了文学事业,可以牺牲一切。他非常尊重业余作者的辛苦劳动,不少稿件,他整整保存了10余年之久。

  1992年,当一批又一批的文人纷纷下海的时候,他也下了海,下到了上海,下到了学海。他这个生在小山村、长在小山村、喝山泉、吃山菜长大的农民的儿子,泪别老母妻儿,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复旦大学。他在书海里遨游,在稿纸上耕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两部中篇小说、1部长篇小说、1部长篇纪实文学、1部报告文学集、30多篇散文、评论,总字数达60多万字;还翻阅中外文学名著310部,记读书、听课笔记、日记约70多万字。

  复旦校园风光迷人,环境优雅。每当黄昏时分,一对对红男绿女出出进进;每当周六、周日晚上,他住室对面的舞厅里,彩灯闪烁,舞曲悠悠,那美妙的舞曲撩人心扉,令人神往。可他为了赶写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抵挡住各种诱惑,怕那软软绵绵的音乐把他的魂儿勾走,他就关上住室的门,可那音乐又从窗口飘入,他就又把窗子关个严严实实,再用棉花团堵住耳朵眼。天太热就脱去长衣裤,任蚊虫叮咬;困了,就到卫生间用水龙头冲一下再写;夜深了,怕影响同室的几位学友休息,他就用床单隔住台灯光亮,拉灭公用电棒继续写啊写!饿了,就干啃几口方便面再写。他每天为自己规定写3000字的任务,写不完不准睡觉,最多的一天写了13500字,创入复旦求学以来的最高记录。他写啊写,手写肿了,头发写稀了,身子写瘦了,只有稿纸在一摞一摞往长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千辛万苦写出了书,又东抓西借、负债累累,自费出书,卖书还债。这不是痴、不是憨,是什么?可他就是这种人,不怕别人笑话!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 【四百八十二】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下一篇: 【四百八十四】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文学欣赏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