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四】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近日,《中华英才》《中国作家库》《奔流文学网》《今日头条》《网易号》《搜狐号》《个人图书馆》《腾讯号》《顶端号》等相继发表了朱学军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现全文连载如下:
朱学军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十七】
人物形象法。塑造人物形象是创作文学作品的最主要的任务。人物形象是文学形象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人物形象法是塑造文学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郭进拴主要运用人物肖像法、人物语言法、人物行动法及人物心理法。
人物肖像法。人物肖像也叫人物外貌。肖像描写应生描活画、穷形尽相,使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从而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肖像上体现出来。肖像描写重在“形神兼备”,“以形传神”。如:与此同时,就听到那司仪高声宣道:吉日良辰已到,淑女迎——轿!话音未落,只听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欢声笑语,喇叭声咽。只见一群仙女般的女子一字排开从新房屋里缓缓飘出,煞是好看!仙女头插绢花,耳坠金银,口抿胭脂, 面搽官粉,上身穿大襟缎子花小褂,下身着百褶丝绸拖地裙,人人笑容可掬,个个神情自然,领头的女子,手执拜盒(食盒或果盒,寓意为百合,百年好合),拜金盒里装有红枣栗子(寓意为早立子)、花生(寓意为插花生子,有男有女)、冰糖(寓意为甜甜蜜蜜)在前缓行,其余女子玉手握帕紧随其后,真是动如春风,行若流水。(《闹洞房》)
人物语言法,即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语气声态进行描写。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靠语言来表达,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基本的物资材料。郭进拴专著中的人物语言很有特色。如:小芳向我: “饺子好吃不好吃?”我说:“好吃。”停了半个月,小芳又说:“哥,今儿上家咱还吃饺子。”还是小芳下一碗,我吃一碗。小芳看着我吃,比自己吃都幸福。她说:“哥,你吃饺子也是好看的。你就是吃饺子的命。”一次我给小芳买了双丝光袜,小芳经常拉上裤管让人看,说:“俺哥给我买的。有时说得慌了,没拉裤管就说。别人就说:“啥呀,就是你哥给你买的?你哪个哥啊?”小芳说:“你管哩?”穿上丝光袜,花妮饺子包得勤了。她经常对我说:“今儿我又给你包饺子了。”从“拴子哥”,到“哥”,到“你”,小芳越喊越顺嘴。小芳她娘说:"妮儿,你是迷上他了?”小芳说:“娘,不知咋了,看见他,不吃不喝心里也老是高兴哩。补丁裤子穿在他身上,比新衣服都好看。”小芳高兴,她娘叹气。(《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人物行为法,即描写人物在一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的动作行为。人物行为描写得好坏,决定作品的成败。行为描写成功,人物形象就可站立起来。它是刻画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手段。如:打陀螺(碟遛)最大的乐趣就是比赛,比赛的地方要非常平整 宽敞,生产队的打麦场,就是我们打陀螺玩游戏最理想的活动场所。伙伴们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在地上画好两条线,一条为陀螺“支游”的外线,一条为“打游”的距离线。我领着一大群孩子,几个大小稍差无几的陀螺,几条粗细不等的麻绳,我一声令下,大家的陀螺高高抛出去,有点沙场秋点兵的气势。陀螺 “呜呜”的响着,旋转着,舞蹈着,像一个快乐的精灵,得意洋洋。当陀螺用力打出去两两相撞时,发出“叭”一声清脆的声响,其势猛烈,有的被打出好远,一头撞死在墙角,人群中便发出哈哈大笑;旗鼓相当的陀螺,同时奄奄一息,在呻吟中慢慢死去;有的在地上坚定地旋转着,而反败为胜轮为下一轮的优先打手,赢得不停的赞叹和掌声。(《打碟溜》)
人物心理法,即描写人物在一定情景中所产生的内心想法、愿望、感触、联想、梦境、幻觉等思想活动。主要有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它是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刻画人物性格特征、透露人物心灵变幻、揭示人物身份境遇、交待人物之间关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突出作品主题思想, 不可缺少的手段。如:我在想,我们人类也许就是这类丑陋的鱼的变种吧?因为,美与丑永远是一种对立。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跟美过不去,甚至有一种仇视。与人相比,鱼的生命更短更脆弱。这时候我看到了月季湖里那条死了的魚,我发现鱼漂在水面,因用鱼网捞出,并未马上扔掉。我望着鱼的尸体,心生一种怜悯。这么美的生命居然是这么的短暂。由此我又想到人类在海河中捕鱼的情景,觉得人真的是太残忍了,世界的虎豹豺狼毒蛇猛兽可能也比不上人的残暴。有一次逛菜市场,见到卖鱼的把一条活脱脱的大鱼从水里捞出,摁在地上用雪亮的菜刀刷刷地刮去鳞片,直到鳞尽鱼死。每见了这样的场面,心就突突地发颤。被刮的鱼大都是一种鲤鱼。这让我想起关于一些鲤鱼的传说。据说,鲤鱼是古人视为传书信之物。孟浩然“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蔡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辛弃疾“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想到鲤鱼的功劳与神奇,心涌得抱不平,奔泻流转地搅动着我愤恨的神经,真想上去夺刀相救。甚至在很多时候我就把自已想象成了一条鱼。(《月季湖观鱼》)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