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五百】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2025-08-10 |浏览:4531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五百】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近日,《中华英才》《中国作家库》《奔流文学网》《今日头条》《网易号》《搜狐号》《个人图书馆》《腾讯号》《顶端号》等相继发表了朱学军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现全文连载如下:


       朱学军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二十三】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他总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创作导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跟上时代发展、紧跟历史潮流、植根现实生活、把握人民需求、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他始终把人民的冷暖、群众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他经常到农村去,就像柳青那样,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因为他对农民生活有深入的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他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三农”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他对人民充满了热爱,“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他常常给人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文学写作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最大的幸福。他始终认为,热爱人民决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是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人民群众,他始终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他深深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诚心诚意做人民群众的小学生。他坚持“三深入”,从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蜻蜓点水,而是带着心、动真情,不仅“身入”,而且“心入”、“情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他既大胆放飞想象的翅膀,又脚踩祖国坚实的大地。他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对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做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完成了《美女山,美人河》、《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命运》、《天地人心》、《六十岁说》、《童趣儿》、《汝州风貌》、《乡情老更深》、《人间真情》、《新城美韵》、《月是故乡明》、《磊裕烽火》、《湛河大决战》、《从市长到死囚》、《运锦之路》、《岁月芬芳》等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塑造出杨家五姐妹、柳家四兄弟等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建构起一幅长长的鲜活生动的中原人物形象画廊。他走进生活的最深处,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人民生活,在人民群众中体悟生活的本质、吃透生活的底蕴。先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自然就能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人说事说理,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歌颂光明、抒发理想、引导道德、鼓舞人民、激荡人心、震撼灵魂的优秀作品,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他从来不当市场的奴隶,从来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丝毫不沾铜臭气。他始终坚守文学的审美理想、保持文学的独立价值,眼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同时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为人类提供中国经验,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进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古老中国的深刻变化和14亿中国人民极为丰富的生产生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极为肥沃的土壤。他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在,从祖国大地母亲那里获得了无穷无尽的信心与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以贯之的民族之魂。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 【四百九十九】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下一篇: 郭进拴|华夏游记【一百五十七】

文学欣赏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