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零四】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近日,《中华英才》《中国作家库》《奔流文学网》《今日头条》《网易号》《搜狐号》《个人图书馆》《腾讯号》《顶端号》等相继发表了朱学军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现全文连载如下:
朱学军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二十七】
郭进拴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他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他心怀对文学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他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他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丑;他对正能量敢写敢歌,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对丑恶事敢怒敢批,大义凛然,威武不屈;他弘扬行风艺德,树立文学界良好社会形象,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
微笑智泉郭进拴,始终涵养谦逊低调之风。“没什么可写的,我很平凡、很普通。”我采访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郭老,他开口第一句话,就感动了我。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郭老的品格与特质,逐渐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他节俭朴素,他谦虚谨慎,他低调务实,他无私奉献。修身立德,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郭老把“始终戒骄戒躁,保持谦逊低调”,作为一生的必修课和常修课。
他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虽然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他仍然退而不休,封存奖证奖杯,“甘做隐姓埋名人”,从零开始,重新学习,多次参加奔流文学院作家研修班,风尘仆仆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实地采访采风,深深扎根人民群众中间,汲取营养、获取灵感,采访采风、磨破脚板,提炼素材、创作新篇,披星戴月、奋笔疾书,勤奋辛苦程度远超年轻人,一副拼命三郎的工作作风和敬业态度,他总在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一副不服输的劲头,他出手很快、出手不凡,不断有精品佳作见诸报纸期刊杂志、文学网络平台,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精彩纷呈的文学人生,五十年“文学长征”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为党、国家、人民的文艺事业奉献毕生心血……这样的人生选择与坚守,映照着“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的豁然,展现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胸襟。
对于国家、省市各级表彰的各项奖励和荣誉,郭老连连表示“不敢当”。这个“不敢当”,既是面对成绩的谦逊低调,更是面对名利的清醒自省。郭老总是谦虚谨慎,人们推崇他的作品,他却认为那只是“时时随风而逝”的“许多小小的想头和言语”。谦虚不自满,是追求卓越的必备品质。如此,才能做到居功不傲、胜而不骄,积小胜为大成。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郭老总是淡然面对自己的成绩、不贪功,热情点赞他人取得的成绩、不嫉妒;在遭遇挫折时勇于反思自我、寻找问题症结,同时在他人遇到困难时真诚嘘寒问暖、及时伸出援手。郭老在心态上理性平和,在言辞上和风细雨,在行为上务实低调,从而真正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成熟的麦穗懂得低头。郭老涵养谦逊低调之风,激扬实干奉献精神,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出耀眼夺目的奇异光彩。微笑智泉郭进拴,他深深地感染了我感动了我感化了我,因而我敬佩他、爱戴他、礼赞他、讴歌他、学习他、效仿他,他永远是我文学的标杆、人生的旗帜、奋斗的榜样、坚强的脊梁。
从1958年到2024年,微笑智泉郭进拴,走过了66年的文学人生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66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66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66年;是争取灵魂自由、人格独立、思想开放、精神解放、艺术奔放、人生豪放的66年;是不懈奋斗、探索追求、读书成山、写作成海的66年;是把文学艺术的神圣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66年;是初心如磐志更坚、使命在肩勇承担、风雨兼程永向前、同舟共济不怕难、患难与共家国全、奇人奇事奇景现的66年;是一颗滚烫的中国心铸就千秋万代的民族魂的66年。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仗剑远游时写下的诗句,那时他感受着盛唐的蓬勃气象,胸中鼓荡着凌云壮志。今天,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未来无限广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中国精神铸就民族之魂,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必定坚不可摧、巍然挺立!(朱学军)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 【五百零三】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下一篇: 郭进拴|华夏游记【一百七十一】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