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豫见新密:大隗,千年古镇的传奇与魅力 (散文)

2025-08-17 |浏览:1353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豫见新密:大隗,千年古镇的传奇与魅力

(散文)

文/张根法



在中原大地的河南省,有一个充满历史韵味与文化魅力的地方——大隗镇,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开启“豫见大隗”的旅程,仿佛走进了一部厚重的历史书卷。

大隗镇位于新密市东南部,距河南省会郑州西南45公里的洧水河畔。它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名字的由来便带着神秘的色彩。传说大隗最初源于人名——大隗仙人,他是黄帝的老师,黄帝曾在具茨山上向大隗求教治国之道。也有说法认为大隗氏是华夏民族古老的姓氏,大隗君带领大隗氏族在此居住,黄帝为了纪念大隗君,将此地命名为大隗。

西周时期,这里曾是古密国都城所在地,后来又成为郐国都城。西汉高祖刘邦始置密县,治所就在大隗。从西汉到隋大业十二年的822年时间里,大隗一直是新密的行政中心。悠久的历史为大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古迹。这里有城寨、庙宇、古院落等遗存。大隗镇原镇区有古密城墙遗址,城墙遗址现长约60米、高约4米,俗称擂鼓台。东与河屯村交界处的冈陵上,曾有汉代密县县令卓茂遗爱祠遗址。还有那中街“三步三座台”“三山一眼井”和“一步三眼井”的独特遗迹,都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

大隗也是浪漫的梁祝故事的发生地之一。在大隗镇杨河与洧水的交汇处的桃园村,有一座夷山,这里有当地世代相传的梁祝冢。距离梁祝冢60米处的张固寺,里面的明清碑碣上还有关于梁祝墓、马文才坟的刻言。梁祝传说已列入新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

大隗的文化传承不仅体现在传说故事中,还在传统技艺里。这里的手工造纸技艺历史悠久,始于明嘉靖元年,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鼎盛时期,手工造纸作坊多达2000多处。虽然随着时代发展,机器造纸普及,但大隗镇仍有黄保灵一家作坊坚守着这一原始工艺,2009年6月,手工造纸技艺被列入第二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文化,大隗的美食也让人垂涎欲滴。大隗荷叶饼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嘉庆末年,已有200余年历史,获得了“河南中华老字号”“全国供销总社千社产品”等荣誉。大隗马家清真牛肉、虎家牛肉也是名声在外,当选为“新密十大名吃”“河南省中华老字号”,是新密市的一张美食名片。

如今的大隗镇,不仅保留着历史的底蕴,还充满了现代的活力。它享有“双强”工程发源地、全国重点镇等殊荣,综合实力位居郑州市三十强、河南省百强、全国千强行列。交通十分便利,东南紧邻新郑机场,商登高速、周甘、王观等干线公路东西绵延,密新、郑尧高速、S541横跨南北。围绕包装印刷主导产业,构建了以造纸、包装、印刷、注塑、装备制造、特色农业等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

当我们“豫见大隗”,既能在古老的遗迹和传说中感受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又能在现代的产业发展和热闹的美食街巷中体会到它的生机与活力。大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原大地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 漫游龙子湖 (散文)

下一篇: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四百零一】

文学欣赏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