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郭进拴|放歌中原【一百二十四】

2025-08-18 |浏览:393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郭进拴|放歌中原【一百二十四】徐玉诺故里赋


夫豫之鲁山,毓秀钟灵,乃徐玉诺先生之桑梓也。斯地山川形胜,人文渊薮,孕育先生之卓异才情与高尚品格,于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先生讳言信,字玉诺,生于1894年,出身佃户之家。幼年之际,乡野匪乱频仍,动荡不安。义和团运动波及豫西,故乡亦被卷入,童年便饱尝世态炎凉。然其志存高远,1915年入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自此踏上文学与思想之探索征程。

五四运动风起云涌,先生当选河南省学联理事,以笔为剑,投身新文化运动之洪流。他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路先锋、新体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与文学研究会诸君共襄文学盛举。其创作颇丰,一生发表400多首诗、30多篇小说、20多篇散文,创作与改编剧本7部。诗集《将来之花园》为河南出版最早的新诗集,描绘河南农村荒乱图景,尽显对黑暗现实的抗争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其诗如《故乡》,“小孩的故乡,藏在水连天的暮云里了”,文字纯净,意境悠远,情感真挚动人,无矫揉造作之嫌,尽显心灵深处的自然流露,获叶圣陶先生盛赞。

1938年6月,先生回到故乡鲁山,出任鲁山民众教育馆馆长,创办《民舌日报》,宣传抗日救国。他组织鲁山县抗战巡回宣传队,自编自导节目。《抗日联珠》《义勇军》等抗日歌谣广为传唱,“好汉要当兵,好铁要打钉。好钉钉好船,打败日本兵”之歌词妇孺皆知,激励无数民众投身抗日救亡事业。

建国之后,先生投身教育工作,1953年到鲁山县赵村乡开展工作,下半年驻村朱家坟,搞文化文艺和配合其他政治工作。他作风独特,平易近人,真诚、纯朴、幽默,妙言绝句常让人琢磨不透,虽被称为“疯子”与“神经头”,但其所做之事皆有良好效果。他时去时返朱家坟,与乡亲拉家常,甚至住上一两天,足见其对故乡人民的深厚情谊。

徐玉诺故居,位于鲁山县辛集乡徐营村,造型简朴,富有农家生活气息。故居内摆放着他当年用过的旧物,一张黑色古式桌子上的旧式油灯,见证着他的苦读时光。如今,平顶山市徐玉诺文化产业园(九亩阁)游人如织,人们在此感受诗歌魅力,缅怀先生之功绩。“徐玉诺故事”入选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生爱国为民的故事代代相传。

鲁山故里,因先生之名而添彩;先生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故乡的文化天空。愿故乡人民传承先生之精神,在新时代谱写新的篇章,让先生的文学之光与爱国情怀永远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 郭进拴|放歌中原【一百二十三】

下一篇: 郭进拴|放歌中原【一百二十四】

文学欣赏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