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郭进拴|华夏游记【三百六十二】

2025-10-06 |浏览:1206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郭进拴|华夏游记【三百六十二】


        朋友想折一支柳枝竟折不断,在那棕色树皮里裹着鲜绿的枝条。他慨叹白洋淀的柳树韧性极强。我笑着告诉他,白洋淀自古多柳树,不仅诗词里有反映,而且还有传说:金代章宗元妃李师儿就是渥城(安新县新安镇)人,回乡省亲,曾在渥城东南城角修建荷池与赏荷台,在荷池周围植柳千余棵,使绿柳红荷交相辉映,蝉鸣蛙鼓相互呼应,成为一道独特风景。进入19世纪末期,安新巨商董兰舫、董树堂、董兰泉等董氏三兄弟在其事业顶峰时,在家乡大兴土木,修建董家花园。园中除亭台楼榭之外,重要一项就是植柳。因当时柳树成阴,被称做“柳树趟董家”和“柳园”。由此足见柳树在白洋淀的地位。我指着长堤两旁的柳树告诉朋友,白洋淀的柳树为什么多植在堤上。因为盘根错节的柳根恰如柳树伸开的指头,紧紧抓牢堤土,起到了固堤防洪的重要作用。白洋淀有个村庄叫马村,村里每年都有个庙会叫“柳爷庙”。传说早年马村村头有棵巨大的柳树。有一年洪水泛滥,洪流滚滚,声如牛吼。当洪水冲到马村村头时,柳树轰然倒下,巨大的'树躯把洪水分开,保护了村庄内几百名男女老幼。自此,马村为了纪念柳树的救命之恩,修了柳爷庙,建了个庙会,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洪水泛滥时期,人们都是用砍伐下来的柳枝护堤,免受洪水冲刷。

  白洋淀素有“九河下梢”之称,丰水期时,曾出现九条河水滚滚入淀的盛况。然而,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白洋淀入淀径流和淀内蓄水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据记载,白洋淀在20年间曾经历了六次干涸。1983年到1988年曾出现连续五年的干淀。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 郭进拴|华夏游记【三百六十一】

下一篇: 郭进拴|华夏游记【三百六十三】

文学欣赏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