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华夏游记【三百六十五】
根据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给笔者提供的资料,目前,白洋淀上游水质改善明显。府河、孝义河这两条主要入淀河流的水质从过去的劣Ⅴ类水质分别改善至Ⅳ类和Ⅴ类。
“这两年感觉白洋淀环境整体提升了不少,淀上每个村都建了污水处理设施和工作厕所。政府现在也不允许老百姓随意在白洋淀里放生,鼓励大家保护淀里已有的物种。”刘江龙说。
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系统,白洋淀通过补充周边地下水、调节周边气候、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洪涝灾害等功能,对维持华北平原的生态平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白洋淀的生态治理和修复对雄安新区蓝绿空间的建设、京津冀和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调节,也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2019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规划要求,未来雄安新区“蓝色空间占比稳定在70%”。近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又发布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解读说,规划统筹考虑了水量、水质、生态三大要素,通过补水、治污、清淤、搬迁等措施综合治理,全面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生态湿地,淀内拥有众多水生物、鱼类和水产资源。同时,这里也是候鸟迁徙过程中的重要栖息地。《规划》对保护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出了明确要求,确定了约96平方公里的生态功能区,主要保护白洋淀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及其自然环境,实施严格生态保护管控措施;生态服务功能区,则为淀内其他区域,主要展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雄安新区的建设是千年大计,白洋淀的生态修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程伍群说,“当我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握住了手里的金山银山。”
蒲草青青苇色新,阳光逐水水生金。随着白洋淀各项治理工作加速推进,白洋淀的美丽、清澈、绿色都在逐步恢复中。据了解,接下来,雄安新区推进白洋淀淀区78个村的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加快白洋淀监测体系建设、建立白洋淀补水放水协调机制、加强白洋淀水质监督管理等一系列环境治理措施将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白洋五日看回花,馥馥莲芳入梦来”,这是明代诗人鹿善继在白洋淀赏莲时留下的句子,品起来十分有味儿。白天看荷,兴犹未尽,荷香入梦,堪称典范。白洋淀的荷花为华北之最,令世人青睐。为把白洋淀的荷花文章做大做好,安新县委、县政府投资3660万元,在荷花淀内建起了占地2000亩的荷花大观园是以赏荷为主题的景区。它一改以往白洋淀荷花品种单调的现状,荟萃了我国南北各地216种荷花品种,其中名贵品种156个,野生品种60个,设计日接待游客4000-5000人次。
成为我国目前面积最大、品种最齐全的荷花展示基地。该园由“五区,一 塘”组成,中区为名贵荷花观赏区,栽种156个中外珍奇品种;东区为登高观景区,建有观景山,山上有观景凉亭,北山脚下有休闲垂钓处,南山脚下有沙滩游泳场;南区为度假休闲区,建有别墅式套房;西区为服务区,设有水生植物商品一条街和泊船码头;北区为餐饮区,设有配餐、餐饮长廊、生态凉亭;“一塘”指大观园中间的千亩荷塘,塘内千亩水面上引进适合深水栽种的荷花60种,中设浮桥、拱桥、栈桥、总长度为1560米,有20座观赏亭镶嵌其上、48个休闲湾供游人划舟荡浆习习吹来的爽风,裹着阵阵荷香,沁人肺腑,使人陶醉;“花种不一乱人眼,锭期不定令人骄”。白洋淀文化苑 点评:王牌景点 人文与自然结合清代康熙皇帝曾40次到白洋淀巡幸、水围,乾隆皇帝也多次驾临白洋淀。为驻跸休憩需要,在郭里口、赵北口、端村、圈头建有四座水围行宫。本行宫是按照历史资料仿建,宫内有千岁宫、万岁宫、书房、御膳房、朝房、回廊。康熙皇帝以“溪光映带”赞美大淀风光,乾隆皇帝感慨题诗:“万柳跋长堤,江乡景重题。谁知今赵北,大似向杭西。”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 郭进拴|华夏游记【三百六十四】
下一篇: 郭进拴|华夏游记【三百六十六】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