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放歌中原【三百一十二】中原油田赋
鸿蒙初辟,化育万灵。大地蕴奇,油藏于中。中原油田,崛起豫鲁之界,雄踞黄河之滨,以河南濮阳为枢,辐辏千里沃野。
溯自往昔,1975年9月,濮参一井井喷喷油,似惊雷乍响,宣告一座大油田横空出世。此乃天赐厚礼,中原大地自此开启油气华章。彼时,勘探大幕初启,群英汇聚。胜利、大庆、江汉、长庆、玉门等油田精英,辞别故土,奔赴中原,投身这场时代会战。他们踏荆棘、破迷雾,为探寻黑金宝藏而不懈前行。石油部统筹部署,成立东濮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历经数载勘探,探明可观储量。1979年,文中油田投入生产,中原油田正式迈入工业化开发新纪元。
观其区域,东濮凹陷虽面积仅5300平方千米,却是富油富气之“油气盆”。地层藏金,压力大、破碎、盐层厚,开采之路险阻重重。井喷如猛兽肆虐,高压油气冲天而起,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火,井架崩塌、设备损毁、人员伤亡皆可能发生。地层破碎又常致塌、卡、漏等事故,钻具深陷,油井报废风险高悬。盐层厚易融化,井眼渐大,钻进难以为继。然而,中原石油人无畏艰险,以坚韧不拔之志,踏上科技攻关漫漫长路。
20世纪80年代,三年科技攻关及“六五”“七五”天然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为油田建设筑牢根基。石油人披星戴月、日夜钻研,攻克诸多技术难题。进入90年代,勘探遭遇困境,他们却毫不退缩,锲而不舍地开展科研创新。新世纪以来,终在天然气勘探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为国家能源储备添砖加瓦。
忆往昔峥嵘岁月,英雄辈出。十万石油豪杰,披荆斩棘、换斗移山。他们以热血为墨,绘就壮丽画卷;以汗水为泉,浇灌希望之花。寒来暑往,他们坚守岗位,顶烈日、冒严寒,将青春与热血倾洒在这片土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他们勇挑重担,砥砺前行。在“为生存而超越”的呐喊中,供电管理处深化改革,节能降耗,为油田节约巨额成本;天然气勘探团队不断探索,突破技术瓶颈,拓展资源版图。
看今朝,中原油田已成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第二大油气田。拥有东濮凹陷、川东北普光气田和内蒙探区三大油气生产基地,总矿权面积2万平方千米,石油资源量20多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1.46亿吨、天然气1000多亿立方米、硫黄1800多万吨,累计上缴税费约900亿元,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然而,开发之路亦有隐忧。建设过程中,井喷、采油污水、井下作业污染、钻井井场废弃物、落地原油、工业污水未达标排放等问题,对采油区及周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部分土地荒芜、地下水污染。但石油人积极应对,开展生态修复研究,探寻绿色发展之道。
展望未来,中原油田前景光明。石油人将秉持创新精神,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勘探开发效率。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续写石油传奇。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
中原油田,是能源的宝库,是英雄的摇篮,是时代的丰碑。它见证了石油人的拼搏与奉献,承载着国家的能源梦想与希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中原油田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