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启平 10岁 五年级
辅导老师:赵晓霞
奖项:一等奖
来源:《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
原文:
灯笼,是中国古代汉族的一种传统工艺品,关于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比较可靠的应该是发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在中国,人们往往在春节、元宵节及重要传统活动时,都会在家门口、街道、公园等高高挂起各式各样的红灯笼,以营造一种喜庆祥和的气氛。除了用于照明及装饰之外,灯笼还有着团团圆圆、红红火火、薪火相传等象征意义,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相传在古代,每逢正月开学时,家长们还会为自家孩子准备一盏灯笼,到学校请老师点亮,以寓意孩子的前途一片光明。
中国灯笼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宫灯、纱灯、吊灯等,造型也各式各样,如人物、山水、花鸟、鱼虫、龙凤等。在一代又一代民间手工艺人的传承和改良下,灯笼的做工越来越精致、品种越来越丰富、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和追捧。而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灯笼也似乎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友好纽带,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所认同。现在许多中小学校或老年活动中心,都把灯笼制作作为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文化传承课及动手能力提升课。
灯笼的制作看似简单,但它却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剪纸、绘画、刺绣等多种工艺,绝对是一门“技术活”。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虽不尽相同,但也很讲究。一般来说,首先需要根据造形制作好灯笼的骨架,并确保其扎紧扎牢;接着,用红色的卡纸或绸布制作灯身,并绘上相关主题的图案和文字;然后,再选择合适的灯炮或焟烛作为光源,用支架固定好;最后,把整个灯笼调试好,便可挂在大门、阳台等想要悬挂的地方。
这就是灯笼、中国独有的灯笼,我期待着它永远传承下去,并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走向世界、影响世界。
作文点评:
这篇作文生动地介绍了中国灯笼的起源、传统和制作过程。通过描述灯笼在中国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中的重要角色,展现了它作为文化符号的意义和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将中华文化通过灯笼传承和传播给世界的期望。
作文征稿:
奔流文学网首页点击【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刘倩影)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