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茅草屋的故事

2023-12-09 |浏览:20866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作者潘岳 11岁  五年级

辅导老师刘梅

奖项三等奖

来源《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

原文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颗高原明珠,她就是昆明。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我们回到了1938年。那时的她,不过是一座十平方公里的小城。就在这一年,一群优秀的教授和学子们来到这里,小城因为他们变得生机勃勃。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师生,克服千难万险,终于抵达昆明,在这里,他们创建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起先学生们没有校舍,暂时租着昆华的校园,之后选了一片荒地修建新校舍,就是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所在地。当时的祖国内忧外患,没有足够的钱用来建造学校,梅校长让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改了又改,设计方案一次比一次简陋,梅校长含着泪对梁思成说:等抗战胜利回到北平,一定请你来建一个世界一流的清华园



《茅草屋》李燕冰  12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半年后,一座座低矮的茅草屋点缀了空荡荡的校园。一共建成学生宿舍36栋,全是黏土墙茅草顶。每间宿舍住着40名学生,简陋的茅草屋,夏夜里同学们常常被蚊虫叮咬,冬日里冷风嗖嗖,同学们在这里点灯学习,孜孜不倦的吸收知识。 

闲暇时,我常去师范大学玩耍。随着时光的流转,茅草屋已然不在,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我沉思着:先辈们不怕吃苦,为了民族的崛起,在艰难的环境中苦苦求学;那些从茅草屋中走出来的孩子们,后来成了祖国的栋梁,是他们让东方红发射到太空,是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个个辉煌的成就数不胜数。

       我不禁感慨:简陋的茅草屋里,走出了新中国最优秀的建设者;茅草屋之后的故事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慢慢来说。


作文点评

       这篇文章描绘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创校时的艰苦情景,特别是学生宿舍使用简陋的茅草屋的场景。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成功地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为了学业、为了国家崛起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同时表达了对这些先辈的敬佩之情。


作文征稿

奔流文学网首页点击【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王慧芳)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 致敬红领巾—《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下一篇: 晒晒我的“小确幸”—《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