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三等奖
原文:
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
——题记
在书桌前偷闲,打开手机一看,满目皆是崇洋媚外之言语:“中日战争已经过去几十年了,过去了历史就让它过去吧 不必斤斤计较,我们应该原谅日本”“日本在南京、旅顺举行夏日祭,有利于中日友谊,应该支持 ”“在南京大屠杀日穿和服是穿衣自由,理智爱国好吧 ”“端午节、元宵节等都是韩国的,我们中国人不能说是自己的,要尊重韩国”,看到这一些评论,我的内心十分复杂,既愤怒又无奈 ,心酸之余只得放下手机趴在桌面,听着窗外的阵阵蝉鸣,也不知何时入的梦……
恍惚间,一道白光自我面前闪过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眼前人目视前方,手里夹着烟卷,光是一个背影就让人感到浩然正气 ……
当他转过身的那一刻,我眼含热泪,连声音都在颤抖着:“先生 你看到了吗?韩国申请我国传统节日、医学、儒学思想等成功;在日本,学习中国武术、书法、医学成为必修课;而在中国,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却不受重视,甚至连汉服都被认为奇装异服,那些人还崇洋媚外着,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能做什么?是不是再过几十年,这些文化就不再属于中国了?”
鲁迅先生放下手中的烟卷,提笔在纸上写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舟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他神情淡然,口中却坚定地说着 :“中国向来不缺埋头苦干的人,那些默默无闻却保护创新着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只要有他们在是中国的,就永远是中国的,他人怎样也是偷不走的。当然,光靠他们亦是不够的,作为青少年的你们有责任也有使命去保护、传承、创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正如蒙曼所言:‘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你们就是激活它的那批人。”
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听完周先生的话,我豁然开朗 。但忽然想起些什么,眉头又皱了起来……我又问道:“先生 如今的中国被文化入侵的太严重了,我们要怎样才能拯救他?于中国,我们的使命又是什么 ?”
鲁迅先生沉思了一会,回答道:“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传播正能量,向所有人埋下爱国的种子,把所有的中国人拧成一股绳,别有居心的人自然无法得逞。更有,孔夫子曾言:‘居天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滚滚历史长河东逝,身处江畔之上 观望,观得一片惊涛骇浪,因此居安思危,不忘‘青蛙效应’,生于患忧,死于安乐;使命这个词语所承载的是时代的重托,民族的厚望。勇于反思是为了更好的履行使命,唯有坚持反思才能积蓄崛起实力。每个人的使命各异,但所有人的使命都指向同一个中国梦,都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奋斗拼搏。对于身为学生的你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绝不是一句口号 ,更要付诸实际行动 。你们是中国的希望,中国的未来就交给你们了。”话毕,鲁迅先生拍了拍我的肩膀……
“九言劝醒迷途仕,一语惊醒梦中人”,先生,我想我明白了……
我睁开了眼,望见窗外的月光洒进书桌,圣洁明亮……梦睡醒但道理未忘:九万里风鹏正举,年轻的心跳合着时代的节拍,正奏响着未来的鼓点。家国赋予我们每个人使命,让前进的道路有光可寻;英雄如河,平凡如溪,百川终归海,在风起云涌的当代,家国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坚守,只要你我都献上一腔热血于家国建设,初心不改,便千关可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便是国之栋梁!
作文点评:
这篇作文在情感表达、意境描写、观点阐述等方面都表现出色。通过与鲁迅先生的对话,作者成功地传递了对文化自信、对青少年的期望以及对国家未来的信心。文章结构紧凑,语言流畅,是一篇富有思想深度和感染力的作文。
作文征稿:
奔流文学网首页点击【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王慧芳)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