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日落黄昏,天意向晚,我独自一人漫步在村口的水泥路上。路两旁苍翠的柳树、柏树向我招手致意,天边浮云被染成深红,一望无际的麦苗郁郁葱葱……眼前的一切构成了一副绚丽的黄昏图景。不经意间看见远方的地平线处有一个忙碌的身影,我心底里油然而然地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
那人是一位孤苦的聋哑老人。听大人们说,老人小时候家里很穷,一次他因风寒感冒而发烧,因为没钱看病,无情的高烧剥夺了他的听力和说话的权利,他最终成了聋哑人。他的父母早逝,自己没有兄长,所以老人一直一个人过着艰难的日子,至今孤寡一人。
小时候的我们,不懂事,很顽皮,最爱戏弄这位可怜的孤寡老人。只要有老人的地方,就会有一大堆孩子。孩子们给老人扔土块、石子,用话语侮辱老人,称他是废人、垃圾。还好,这些令人伤心的话语老人一句也听不见。每当老人若无其事地离开时,我们的笑声更大,我们完全沉浸在得意与满足之中。我只记得那时的老人脸上总会露出无奈的表情。
后来我长大上学了,几乎淡忘掉了这位老人。大人们也一样,没人关注他。在人们的心目中,老人似乎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直到有一天,村里的水泥路修好了,在道路两侧栽起了整整齐齐的树,老人出现了。他一个人包揽了养路护树的工作,除了得到一点微薄的生活补助之外,还可以使他不至于过分寂寞。
从此,我们经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春天来了,老人扛着一架梯子,拿着一把大剪刀,挨个儿给树修枝剪叶;夏天来临,老人找来一个大水桶装满水,用架子车拉上,在炎炎烈日下,挨个儿给树浇水;秋天初至,拿着一把锄头,给树木松土除草;冬天将近,老人一手提白灰桶,一手拿笤帚,挨个儿给树穿上“防寒服”。
我们一直生活在老人创造的舒适环境中,过着各自的生活。老人一直弯着腰辛勤劳作着。渐渐地,孩子们对老人的戏弄嘲笑没有了,大人们对他由漠不关心,变得关注了起来,偶尔三五个人聚在一起,还发自内心地赞美他几句,感激他给村里人带来美好的生活环境。
侮辱嘲笑也罢,由衷赞美也好,这一切老人都听不见,他内心的悲苦孤寂,也无从用语言来表达,无法与人交流,他只是孤寂辛劳地生活着。但也许老人能听到柳树暴青时发出的脆响,能听得见柏树在微风中的窃窃私语,他甚至能够同树木对话,向“绿色”倾诉衷肠。从他那双有神的眼睛中,我看到了他对自然、对绿色的热爱。
想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心中涌动着感激、敬仰、赞美之情。我抬起头,遥望着远方地平线处的那个忙碌的身影,我感到苍翠的松柏,婀娜的垂柳,天边深红的浮云,满眼青青的麦苗……都在向老人致敬,它们陪伴着这位孤寂的老人度过这静默的时光。
在天地间,在黄昏中,我遥望着老人辛劳的背影,心中有着莫名的感动,我敬仰他一颗寂寞而又高尚的灵魂。
作文点评:
这篇作文情感真挚、描写细腻、主题深刻、结构紧凑、语言优美,是一篇优秀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孤寂而又高尚的灵魂,也让我们思考了人与自然、社会与弱势群体之间的关系。
作文征稿:
奔流文学网首页点击【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王慧芳)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