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奔流·小作家》小学生作文赏析——长安劫泪,诗心泣血

2025-03-20 |浏览:13653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作者徐熙浛     10岁
奖项特等奖
来源《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
原文

长安,那曾是盛世繁华的象征,如今却被战火无情地吞噬,沦为人间炼狱。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似是这座古都悲痛的呜咽。

城门崩塌,残碎的砖石七零八落,被乱军的铁蹄肆意践踏,往昔威严的身姿早已不复存在。高楼倾颓,断壁残垣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此刻的凄凉,恰似一个王朝从巅峰骤然跌落的悲剧。百姓的尸身横陈遍野,鲜血浸染着大地,那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面,冲击着每一个生者的心灵,让人不忍直视,痛心疾首。

公元 755 年,安史叛军如汹涌恶浪席卷而来,一场浩劫就此降临。史书记载,叛军大索三日,所到之处,民间财资被劫掠殆尽,而后纵火焚城,那熊熊烈火,烧尽了长安的繁华昌盛,也烧碎了无数人的家园之梦。往昔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空余死寂;曾经的欢声笑语、热闹喧嚣,皆化作了风中的一缕缕悲凉。血洒城楼,与浓烟烈火交织在一起,壮丽的西都长安,转瞬之间沦为一片荒芜的瓦砾废墟。

在这片废墟之中,有一个身影静静地伫立,宛如一尊石化的雕像,那便是杜甫。

他的身躯在断壁残垣间孤独地徘徊,踽踽而行,眼神聚焦于一朵不知名的小花上,久久凝视,似是要从这微弱的生命中探寻出什么。狂风呼啸,他满头的白发在风中肆意飞舞,那是岁月与苦难交织的痕迹。“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虽未夺眶而出,但心中的血泪却已潸然滴落,每一滴都饱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苍生苦难的无尽悲悯。


熊珊     0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他缓缓抬起头,望向那被硝烟遮蔽的天空,原本蔚蓝的天色已消失不见,一如这破碎的山河,再难寻往昔的清明与安宁。强忍着的那滴泪水,终究还是如决堤之水,奔涌而出,溅落在花瓣上,洇出一片哀伤的痕迹。此时,飞鸟的一串鸣叫划破了沉重的寂静,清脆婉转,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却又似声声悲啼,为这悲戚的场景添上了一曲更为凄凉的伴奏。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紧握的双拳,是他对命运不公的无声抗诉;紧咬的下唇,也无法阻挡那从灵魂深处涌出的呜咽。国恨家仇,如汹涌潮水般涌上心头,一封家书,此刻竟似有万斤之重,承载着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而家国之殇,更如《黍离》之悲,弥漫在这片残败的土地上。他的诗风沉郁顿挫,心中千言万语,欲说还休,满心的忧愁如浓郁的墨汁,化不开,散不尽。

杜甫的身影在这片废墟中渐行渐远,萧瑟的背影仿佛融入了历史的长河,每一步都踏在破碎的山河之上,每一步都承载着无尽的凄凉与悲哀。他的脚步沉重而坚定,尽管无力感如影随形,但那眼中闪烁的光芒,却透露出一种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坚毅。因为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唯有手中的笔,能记录下时代的伤痛,能为这破碎的山河留下一丝不朽的痕迹。

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情感深沉、描绘生动的文章。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再现了长安在安史之乱中的惨状和杜甫的内心世界。文章不仅具有强烈的历史真实感和厚重感,还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作文征稿:
   奔流文学网首页点击【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张一昂)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 《奔流·小作家》小学生作文赏析——假期漂流记

下一篇: 《奔流·小作家》小学生作文赏析——我越来越深爱我的祖国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