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奔流·小作家》中小学生作文赏析——合群与出众之间

2025-09-09 |浏览:5454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作者:龚飞逸

  奖项:等奖

  指导老师:刘攀

  来源:《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

  原文

  人类被自己归类为一种群居动物,一方面是因为身体并不强健,需要通过群体互助来生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天然就有社交的需求。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与同伴友好相处、建立良好关系,希望我们能够“合群入众”。但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又是不可避免的——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我们又被寄予厚望,要“超群出众”。这可如何是好?这两个目标,难道不是彼此矛盾、无法兼得的吗?其实不然。


《繁忙的人群》张子娴 7岁



  合群入众、超群出众,这两件事所面对的,并非是同一个“众”。人作为群居动物,如何与群体相处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一个人所处的“众”,在很多时候,也往往决定了他的能力与未来。因此,认清在什么情境下应当入众,什么时刻应当出众,以及如何选择自己所处的“众”,就成了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合群入众,意味着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优秀与否有着深远的影响。真正的“合群”,往往是与一群思想层次、价值观念、认知水平相近的人相处,才能达到融洽与共鸣。试想,一个985大学的研究生,是否真的能与一群职业学校的学生轻松相处?显然很难。思想境界、知识储备的差距甚至可能让他们在交流上都显得困难,更别说互相帮助、彼此促进了。因此,要真正“入众”,关键是找到一个能力相当的群体。
  而当你的能力明显超过周围人时,你便成了这个群体中“超群出众”的那一位。这时,你可能需要主动进入一个更高质量、认知水平更高的群体,以保证自己的能力能够继续提升。毕竟,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一个不匹配的环境中,无论进步的速度,还是能被激发和展现出的能力,都会大打折扣。当周围人无法对你形成正向推动,甚至成为阻力时,你的成长自然受到限制。
  为了避免这种“不匹配”的情况,学校通常会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按分数划分到不同层次的班级——什么样的实力进什么样的班,什么样的学生进入什么样的群体。看起来,这种“人以群分”的安排,也确实是合乎情理的。
  总而言之,人与群体是相互选择、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能力相当、地位相近、认知接近的人,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个“众”。若是志同道合,自然能够“合群入众”;若是能力超然,自然也会成为“超群出众”的那一个,并进入更高层次的群体。
  始终怀抱对“下一个更适合的众”的期望,正是推动我们不断进步、超越自我的不竭动力。

  点评:

  这篇关于“合群与出众之间”的探讨,深刻且独到。作者开篇即点明人类作为群居动物的双重性:既需合群以生存社交,又渴望出众以实现自我价值。随后,巧妙地揭示了合群与出众并非矛盾,关键在于认清情境、选择合适的群体。文章进一步指出,真正的合群是与志同道合、能力相当的人相处,这样的群体才能促进个人成长;而当个人能力超群时,则应主动寻求更高层次的群体,以持续激发潜能。作者还以学校分班为例,生动阐释了“人以群分”的合理性。整篇文章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让人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合群还是出众,都是个人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选择,而始终保持对“下一个更适合的众”的追求,则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作文征稿:

  奔流文学网/全息作文网首页点击【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 《奔流·小作家》中小学生作文赏析——街上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