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镜
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8)班 成喆
有言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见古时的镜子是用铜制成的。然而砖块不是铜,磨砖成镜无异于缘木求鱼,连事物的根本都没能抓住,怎么能求得事物的正确发展呢?道一从怀让的“磨镜”中得到点化,最终修得正果,成为一代大师。而如今的我们是否也当从怀让的“镜”中看见些什么呢?
“潭面无风镜未磨”,纵然我们与佛学之间有着千座山万条水的距离,但从那隐隐约约的图象中,我仍看到了怀让禅师带给我们的三面镜子。
第一面镜是源泉之镜。“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求源之远者,必竣其源。”然而树木的根部往往隐在繁杂的草丛与粗糙的沙石中,江河的源头常常匿于幽深的山谷河网中,而人们此时便会迷乱了双眼,将那些杂草与河网当做至宝,以为找到了树根与河源,费尽心力地加以修整与爱护,实在是可惜可叹。惜在他们明白根源的重要却最终与根源失之交臂,叹在他们仍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没能看见真正的根源是什么。环保问题为人们关注很久,政府关停重污染企业,企业提高排污的标准,公民加强环保意识,垃圾分类,这些都是根本吗?不然。只要人们过度征服自然之心一日不息,环保问题便一日不能缓解。拨云见日,寻根溯源,方是正道。
第二面镜是行动之镜。怀让禅师用磨砖这一行动而非言语上的劝诫去点化道一,显然是有他的高妙之处的。常言道:“言传身教”,将“身教”置于“言传”之后,必有其深意。行动较言语更加切身直观,想必人人都听说过黄河的壶口大瀑布极为壮观,气吞山河,可是每一个人身临壶口瀑布时仍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连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见到了那飞迸的水花,那如猛兽出笼般的河水,听见了那滔天的声响。这些东西无一不通过我们的感官直接刺激着我们的神经,震慑着我们的心灵。行动正是用这样无声的力量昭示着它的存在。如同《最后一课》中那位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的“法兰西万岁”,此时无声胜有声,以这样的方式传达爱国胜于千万首爱国主题的歌曲。无言的行动直接感化着我们。
而这第三面镜与第二面镜恰恰相反,叫做静止之镜。怀让磨砖,砖块与地面“沙沙”作响,禅师低头凝神,只专注于砖块。在这世界中只剩下禅师和他手中的那块砖块,如同一幅欧洲的油彩画,用黄昏温暖的色调勾勒出祥和的画面。“盖将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大概当年的苏老夫子也正是感受到了这样的静美。我们世界的脚步越来越快了,而我们的心也越来越躁了。霓虹照耀之间青衣花旦的水袖终于也闪烁着消失了;汽笛呜鸣之中一板一眼的水磨腔终于也低不可闻。现代都市中的我们感叹宁静的逝去,却忽略了我们也正是逝去过程的助推器。我很喜爱篆刻,因为在刀与材料的一点点接触、摩擦之中,我似乎也听见了禅师用青砖磨镜的“沙沙”之声。
怀让禅师用磨砖成镜点化了道一,而此刻禅师亦用这三面镜启发了我,但愿现在对你又能有所裨益,如此绵绵不尽,生生不息,何其妙哉!何其快哉!(本文获第三届“名师点拨杯”中小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文章来源:《扬子晚报》)
上一篇: 关于天才与人才的作文
下一篇: 关于高三的励志文章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