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2013最可能考的50个作文]5材料作文,用数据说话

2013-05-02 |浏览:4196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2013广州高三二模语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美国有句谚语:“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人们不能漠视数据,数据是科学的度量。
   有学者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的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的应用多样,数据的运用和创新给公民、政府、社会带来了种种的挑战和变革。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角度】
1、 数据。数据是科学的度量。
2、 数据时代。数据的运用和创新给公民、政府、社会带来了挑战和变革。
 
【高考预测】
1、 这次作文题目给广大考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信号,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语文考试不仅仅局限于学科内部,而是更深层次的与科学,现代化讯息相结合。
2、 高考作文的形式虽变化不大,材料却发生质的改变。由以前的纯人文思考转向当下的社会思考。对学生的积累要求更高。
 
【佳作展台】
 让数据不再冰冷
      作家梁晓声曾把现今的中国分为三个中国:数字中国,网络中国,身边的中国。而美国也有一句谚语:“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数据,已走进并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数据成为了我们度量科学、衡量生活的标准。但生活在数据之中的你我,可有冰冷的感觉?
  曾经,我们无限地推崇数据的重要性。百年中国,屈辱百年,一穷二白的我们急需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证明我们的进步。回首那疯狂的大跃进时代,我们把强国梦幻化成那“赶超英美”的钢铁生产数据;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也把富国梦量化成那不断飙升的GDP数据;而具体到个人,我们也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异化为那一连串不断增加的人民币数字。国家的振兴富强,个人的自我实现,好像都和数据紧密相连,数据的作用被无限地放大,以致衍生出可怕的“唯GDP论”、“财富论”。当一个国家、个人,把自己的前进仅仅寄希望于数据之上时,难道没有一丝冰冷的寒意?没有一种被逼迫至死角的压抑感?
  无可否认,当我们对一个事物进行评价时,数据有着其一定的客观性、合理性,尤其在崇尚科学的西方,数据成了科学的度量,成了度量一切的标准。但东方千百年来的智慧也告诉我们:物极必反。当把一个标准的作用放至无限大的时候,也是这个标准产生异化的时候。在数据说明一切的思维下,我们的钢铁产量喜报捷报,但质量却不敢恭维,大跃进变成了数据的浮夸,变成了经济大倒退;我们的GDP一路飙升,但其中又多少是注了水分的数据,不得而知,而在光鲜的GDP数据的掩盖,又有多少民生问题被解决了?又有多少百姓诉求被接纳了?当我们手握现金,抑或是看着银行卡了那一串长长的阿拉伯数字,我们的双手是否干净?我们的内心是否安稳?我们的人情是否依旧?数据不是唯一,更不是万物的尺度,它只是不同的数字,而冰冷的数据不会温暖我们的内心。
  但幸好,人终究是人,我们不会也不可能完全被数据所控制,以致只能生活在冰冷的数据之中。我们的政府不再只是一味追求GDP发展的数据,国务院政府报告也不再把保持8﹪当做预期目标,而把目光放在了民生问题的解决上,民众的幸福成为关注的热点;当2008年汶川地震,今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时,政府也不再把伤亡人数用一个冰冷的数据来代替,而是把所有的遇难同胞的名字进行公布,让死者安息,生者欣慰。试问,当看到一个个同胞的名字在电视屏幕上滚动时,是不是比看到一个冰冷的伤亡数据更加温暖,更加贴心?
  拒绝那些冰冷的数据,让数据也能温暖人心,此时,我们就离幸福不远。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王慧,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 [2013最可能考的50个作文]4材料作文,苦与甜

下一篇: [2013最可能考的50个作文]6材料作文,石头与钻石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