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跟着电影学作文

2015-11-11 |浏览:4101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看电影 学写作

衣方杰

背景

    经常,作文课上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学生面对稿纸,抓耳挠腮,皱着眉头,挤出一篇作文来;而在办公室里,语文老师也会皱着眉头,面对稿纸,苦思冥想,写出一段评语来。更令老师难堪的是学生对老师的辛苦并不体谅和认可,通常是发下作文后,学生只是扫一眼分数,就把它束之高阁或者不知所踪了,费时费力不说,学生还日益讨厌上作文课。

    其实学生的问题无非是老问题,内容空洞,缺乏细节描写。

    新学期伊始,又要上作文课,我就考虑着上一节既生动有趣又能提高有针对性地提高写作水平的作文课。这节不能再沿袭旧的传统的教法,生动,有趣,有针对性,我突发灵感,想到了前几天买的一部纪录片《点点虫》〔又译为《微观世界》〕,这是一部礼赞小昆虫与大自然之美的法国纪录片。本片无以伦比的摄影技术,独具匠心的拍摄角度,将森林下、草丛下的世界无数倍放大到你的面前,昆虫、草叶、水滴无不纤毫毕现。竟成为壮丽的奇观。里面有不同的昆虫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动作,真实形象,而这也正是学生日常的生活经历中缺乏的,所以我决定用这部影片作为作文课的素材。
 

主题

    种种原因的限制下,我们的学生不善于用心观察生活,再加上生活经历、感受感悟的较为平淡,导致了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缺乏细节描写,缺乏感人的力量。所以我打算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声光色的形象可感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学生可以在观摩以后,写出富有细节性的小作文,并注意在以后的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也可以通过对电影的观察学会留心生活,做个有心人。


教学方案设计

    我事先完整地看完两遍影片,分类整理出有写作利用价值的片断,并设计了适宜的写作训练,为了提醒学生用心观察,所以,我安排了口语表达练习。

    教学目的:通过对影片片断的口语训练和写作训练,改变同学们以泛泛的继续为主而缺乏细节描写的写作倾向,并提示同学应留心观察生活。

    教学方法:小组活动法与个人写作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堂实施

    一、活跃气氛,游戏导入

    一开始,我就播放影片,同学们都很好奇,不知道今天的课会上什么。当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起来时,我按照预先的设计用一个小游戏开始今天的作文之旅。

    师: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看《开心辞典》或者《正大综艺》之类的节目吧,今天大家也来当一回选手,(我故意清清嗓子,模仿着主持人的感觉,说)接下来,大家将看到一段影片,请仔细观察,答案就在里边。

    (学生们都饶有兴致地盯紧了大屏幕,就连最爱开小差的同学也是。)

    师:片子看完了,问题就出来了,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这段片子里边,一共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昆虫?

    (问题一出,大家立刻就活跃起来,个别比较有心的同学早就猜到我的问题,就开始大声说答案了。意见自然不会一致,所以有人就开始争论,一时间,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虽然有点乱,但是每个同学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已经达到我的以游戏带气氛的目的。)

师:大家,不要争了,到底谁才是第一眼力高手,再重看一遍不就分出高下了吗?

    (再看第二遍时,教室里重又变得安静,每个人再一次感受到了美妙的微观世界)

    师:答案已经毫无疑问了,是八种。(此一环节共用四分钟,课堂的氛围已经相当活跃了。)


二、口语训练 写作热身

    我让同学们分小组活动,大家先在组内模仿赵忠祥的《动物世界》给影片配上旁白(整部影片没有任何语言,除了背景音乐)。于是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当起了“配音演员”,眉飞色舞地开始表现自己的口语水平了。我发现第一次,我能把所有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没有一个是沉默的,大方的给全组同学绘声绘色地表演着,内向的也是拉着自己的好朋友小声地交流着。整节课的气氛可谓达到一个小高潮。不用强调,每个人都在认真地用心观察画面。

    大约七分钟以后,我要求各小组的佼佼者到讲台前来给本段配音,同学们一边欣赏着神秘的昆虫世界,一边聆听着同学们风格各异、语言或幽默或简洁或平实的旁白,我把大家公认的比较优秀的一段旁白附在下面。

   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草丛中、树枝上、池塘里、泥缝间的小动物们开始了新的一天。阳光在闪耀,青青的蚱蜢停在草叶上贪婪地吮吸着自然的甘露,一支小蚂蚁迅速地爬过草丛,而在另一边一个模样象臭大姐的甲虫摇摆着肥大的臀部正逃离镜头,哇,没想到螳螂已经挥舞着大刀悄悄靠近,这就是“螳螂补蝉,黄雀在后“;一位非洲来的朋友,好黑的皮肤啊,都可以去选健美先生了,哦,说不定是小姐呢。这位天牛同志还有一位表兄呢,独角兽的微缩版啊,喂,老兄,你要去哪里,怎也不打声招呼,真是没有礼貌。毛毛虫蠕动着碧绿的身子在树枝上飞快地爬行,那种奇妙的动作真是见所未见;蜘蛛早已张网以待,一只飞虫撞入网中,它飞快地跑过去,手脚并用用蛛丝把小虫缠得严严实实,然后慢慢享用……

(本环节共用时十五分钟,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兴趣很浓,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三、精选片断 写作训练

    经过前两个环节的铺垫,本环节的完满完成就有了良好的基础。我通过事先的挑选,选出了四个片断,分别是“破茧成蛾”“毛毛虫旅行”“孑孓变蚊”“蚂蚁搬家”,要求他们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写两个小作文,1.描写一个场景,要求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2.根据电影片段虚构一个小故事,并且从中得出一个哲理。

    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时,我就鼓励同学们自告奋勇地读读自己的小作文,其他同学对他的文章进行评价,说说长处和不足;实际的课堂出现了这样的“突发状况”,当一个同学读完他的小作文时,其他选了同一片断的同学就迫不及待地要展示自己的作品,有一争高下的意味,这样一下子就把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再有第三个、第四个同学主动地拿自己的作品出来,其他同学就积极地予以评价,这个语言比较有文采,那个动词用得准确、恰到好处,这个运用了第一人称,抒情性强……我予以积极的正面引导,只有文章中有细节,才能感动别人,让语言更有文采。虽然写得未必很完美,评得未必很准确,但是每个人都努力去写了,并在积极地参与聆听和评价地过程中及时地学习了别人的长处。

    下面是同学们的一些较为成功的练习片断。

    它的身体像一颗流星般地从白色的躯壳中诞生,它的动作敏捷而警惕,上肢防御性地抵制着侵略,它地身形渐渐地浮出水面,抽象的图画写在它的翅膀上,它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 破茧成蝶 高二七 陈楠)

    这里好黑啊,这里是哪里啊?我的头好疼,什么……上面是什么﹗一丝的光亮在晃着我的眼睛。我出来了,我出来了﹗好新鲜的空气啊,我得再往上爬。我的头没有那么疼了。我在用力睁开我的眼睛。好美丽的世界﹗( 破茧成蝶 高二十二 刘旭龙)

一个闪光的卵已经在水面上出现,它一点一点的向上翻,一眨眼的功夫,就倒映出一个完美的身形,透明的身体发出水面反射的光,翅膀由小变大,双腿有力地撑起身体,嗡的一声消失在视线中,只有那熟悉的声音才让我们恍然大悟,又一只蚊子诞生了﹗( 孑孓变蚊 高二七 陈相宜)

    尾相接,循规蹈矩的重复前人的足迹,不善于改变,不敢于改变,不追求进步,墨守成规,没有提高,没有创新,陷于困境,难于挣扎,死路一条。(毛毛虫之旅 高二十二 刘丽)

毛毛虫一个接一个地爬,形成一条线,那么这些毛毛虫就是一个整体,…………所以一个整体就应该团结,不能之味自己着想,记住:团结就是力量﹗

…………………………………………

四、抓住机遇 课后延伸

    课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让每位同学都能读自己的作品,而同学们的积极性更是应该保护的,所以我安排课下将小作文都收上来,并做了详细的批改,有些比较好的作品就及时利用课前的五分钟读给大家听听,及时巩固这次的良好氛围,为下次的作文课酝酿情绪。

 

教学效果

    从同学们积极参与的广度和热度可以认为他们很喜欢这样的作文课;从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小作文写作的数量和质量来看,他们在看似热闹中认识到了应该怎样让自己的作文更出彩;从那一周的周记中可以了解,很多同学对这次的作文课印象深刻,感觉喜欢。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参与,并且在一些环节中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并且不讨厌这样的作文课,为我本学期的作文课酝酿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
 

教学补记

    1. 适当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是双刃剑,在适当的课式内可以灵活选用。我这节课选用了影片资料,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去启发学生的想像力,鼓励他们对画面进行再创造,较好地完成了我的教学目标。

    2. 对素材进行精加工。整部影片有七十分钟长,经过挑选,我只选用了总长不超过八分钟的片断。内容太多,就会是蜻蜓点水,没有效果;我选择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一节课的时间量,并且按照说写结合的设计来选择的。

    3. 教育于无痕。以往的作文课总是先大张旗鼓地对某一技法进行分析范例,可是效果往往不好。今天的课并没有刻意地去强调什么,学生却能在特定的情境中自然领会,这点我是比较满意的。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看电影学作文,作者:苗恒,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 学会借物喻人技巧

下一篇: 怎样让学生的作文都得100分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