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创新作文课堂激发写作热情 小学生循环日记成班报

2015-11-26 |浏览:5511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萤火虫》班报创刊于2012年,每两个月一期,创办人是班主任袁琛。它是一份A3纸大小的作文小报,每期4个版,刊登班里学生的优秀作文,穿插刊登学生的一些优秀书法、绘画作品。

  袁琛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三年级上学期,她发现班里孩子写作能力普遍比较弱,写作热情也不高,于是让他们采用自愿结合法,5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轮流写日记,一周循环一次。日记的要求很简单——要真实、有感情。由于日记的写作形式和内容不限,所以孩子们自由选材,并不担心泄露隐私,也没有太大压力,可以轻松地发挥。然后,学生之间相互写评语,循环日记还能带回家。这样,学生们既能看到别人的日记,又能做小老师进行点评。

  为让其他小组的孩子看到全班同学的优秀作文,袁琛决定办一份班报——《萤火虫》,“总编辑”是袁琛,4个版有各自的“责任编辑”。刚办报时,“责任编辑”由老师、家长志愿者轮流担任。

  班报的形式多样,有时会有同题PK,有时则开设个人专题,一些家长也会投稿,写孩子的成长故事。袁琛还利用版面的中缝开出“片段赏析”,刊登精彩片段,鼓励作文“少露面”的孩子们。班里51名孩子每人都在班报上登过文章。袁琛还构建了作文发表升级激励体系:在班报上发表1篇文章,奖励5分;累计达到10分,奖励1元班币;积累到一定数量的班币,可相应获得课外书、学习用品和“班级小作家”称号。

  “此后,孩子们写作劲头大了,慢慢地,觉得写作文得心应手了”。袁琛发现,班里写作氛围越来越浓,孩子们都积极写作,不少孩子的作文在杂志、报纸上发表。同时,家长和孩子们也更看重阅读了。

  班报也成为老师、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有些不愿和老师当面讲的心里话,孩子们会写在循环日记和班报里。而家长,也在一份份班报中了解、亲近学校、老师和孩子们。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长江日报,来源地址:)

上一篇: 作文开头的方法技巧口诀

下一篇: 写好作文评语的三部曲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