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 文山实验小学
众所周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目的有三:通过学习课文,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心思想,从而受其思想教育;从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文章的方法,为今后深入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分析文章或理解文章内容奠定基础;在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同时,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葫芦的样子可依,提高作文能力。在这三者教学目的中,前两者都能引起广大语文老师足够的重视,但是,在课文的学习中有机地渗透作文,引导学生将所了解的表达方法运用于作文实践中,往往被忽视并将作文教学完全与课文脱离。在此,笔者就怎样寓作文教学于课文教学之中,谈谈粗浅的一些见解。
编委精选的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无论是表达的方式方法,还是叙述顺序,篇章结构无一不具备作文的典型范例。无论从叙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各类作文,在每册课文中,都有较好的范文。这就需要教师从整册的作文要求出发,根据每次作文内容和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课文,有机地渗透作文教学。就以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习作就有一个内容是写暑假生活丰富多彩。面对这样内容、形式多种多样的作文,如何引导学生去选择取舍?可以整观本组课文教学时运用《山中访友》这课进行有机指导。通过学生学习课文就知道作者到山中访的朋友有: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等这些事物,只要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在文中作者为什么将所访问的古桥和树林分别用一个自然段来写,而其他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只用一个自然段来写呢,这说明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很快就发现作者对古桥和树林写得详细,而对山泉等其他事物写得比较简略。这时只要老师再结合本单元的习作要求相机揭示“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这一作文题目,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在这众多的暑假生活内容中,应该选取最有特点、最有意义、最有趣的内容详写,而其他次之的内容略写。通过这有机、巧妙地引导,就给学生在写作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类似上述有机地渗透作文教学是多方面的。如抓住作文的开头,可以根据每次所习作内容或是作文的范围,选取总起、或是开门见山、或是渲染气象、或是引起回忆等等开头的课文进行渗透。如《山中访友》一文的开头就是开门见山较好的范例,也是总起点明中心最好的范例。只要在教学课文时稍加引导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相关的作文内容指导,学生就会将课文中所学到的文章开头方法运用于作文实践中,为作文润色。如果写作需叙述或描写多种事物的作文,可以选取有明显过渡句或过渡段的课文有机渗透,使之在写作一事物与另一事物时采用过渡句或过渡段的写作方法。
作文教学可以说无处不在。譬如,在教学《草虫的村落》一文时,抓住课文的结尾“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引导分析作者为什么会愿意到村落里去散步?学生很快就知道因为作者喜爱草虫的村落,这是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从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情感的方法。只要教师善于以整册、整单元入手,将整册或整单元的作文内容渗透于相关课文中,相机适当点拨指导,就会使学生在作文的选材,以及布局谋篇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教师在教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或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写,或是按空间方位顺序写,或是按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写,以及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的课文时,善于将本部分的作文,有机地渗透于课文的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上一篇: 我们班的作文推荐会
下一篇: 朱光潜关于写作文的语录片段
时代传媒集团 时代传媒杂志社 奔流编辑部 主办
全息数字科技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