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中国第十一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海峡)论坛昨开幕

2011-12-29 10:25:35 | 浏览:8275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据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陈华棣介绍,本届论坛主题包括“从文物角度深入探讨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祖、同源”、“福建德化窑(白瓷)文化研究”、“宋代建窑(黑瓷)研究探讨”、“福州漆艺(脱胎漆器)的渊源发展与创新”、“福州寿山石文化研究”五大项。

  就目前收藏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昨日,来自海峡两岸收藏界的泰斗及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在当今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应如何理性看待中国收藏界以及如何规范中国收藏市场。

  论坛交锋

  收藏市场过热了!

  一张齐白石>一张梵高+一张毕加索

  如今,收藏已进入亿元时代,面对越来越热的收藏市场,台湾收藏名人徐政夫感慨:“现在的收藏已经不是收藏,而是赌博式的投资。原来的收藏三五十块、三五百块,现在是三五十万、三五千万甚至三五个亿。成为有钱人的娱乐,艺术收藏在大陆突然强起来的时候,就有了盲点。”

  他说,“比如最近拍卖齐白石的画,破亿,这些钱可以买一张梵高、一张毕加索,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其他的画,投资效益是梵高好还是齐白石好?齐白石拿出中国还有多少外国人买?”

  面对现在收藏品市场屡创天价,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常务副主任胡志祥表示,面对漂亮的数字应该居安思危,中国的收藏市场用很短的时间走完别人200多年的路,值得骄傲,但是也要看到前车之鉴日本,日本曾经是世界第二大艺术品收藏国,但是现在大批天价作品放在仓库里无人问津。所以,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在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看来,收藏的目的,一是在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之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二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三是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提高民族的道德修养。

  投资艺术品≠买股票

  徐政夫表示,收藏艺术品如果是为了投资,要冷静下来。国内在投资市场这么热络的时候,收藏家更应该多学习、多参观,培养国际化的眼光。

  在他看来,收藏要追本溯源。他曾把台湾的许多收藏家组织起来,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上课、交流,提高了大家对大陆文化的认识,使大家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此之外,台湾的收藏家还赴美国、欧洲等地交流。这些学习和交流,促成了台湾成为两岸文物最大的收藏者聚集地,现在拍得很好的收藏品,许多都是台湾20年前的收藏。

  胡志祥则指出,拿艺术品来投资应该当心,有些艺术品是限量的或者只有一件,投资者不可能像在股市一样跟风购买,因而机遇和偶然性就占有一定比重。投资艺术品不像股票那样可以有很快的变现能力,短线操作不太可能。

  罗伯健在论坛上还提到了发展鉴定队伍的看法,他认为,民间收藏组织也要建立自己的鉴定队伍。这个队伍,其职业道德、资质、专业水平,应该是得到收藏界、社会认可的鉴定队伍。因此,任重道远。

     人物对话

  中国最大的“收藏家”闫振堂:

  高价从外国人手中买藏品值吗?

  人物名片:被业内称为“比皇帝还富有的收藏家”

  在本届论坛上,一位儒雅谦和的老者一直是大家争相合影的对象,他就是中国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闫振堂。在昨日下午参观福清收藏家精品展的间隙,闫老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谈及个人的收藏,闫老淡然一笑,“我爱交朋友,所以就被收藏家们戏称为中国最大的收藏家,‘收藏’收藏家的收藏家。”然而,闫老对收藏个中滋味的理解,却让国内众多收藏家叹服不已。

  “收藏品不仅仅是文物,我认为凡是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纪念意义的东西,都可以作为收藏品。”在闫老看来,一无所知搞收藏,难免要“交学费”。

  闫振堂笑言,收藏并不神秘,收藏实际上已经进入“全民收藏时代”,即使是刚出生的小孩其实也开始收藏了,比如收到几件大人送的小物件。

  采访中,闫老也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中国收藏界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外国人用便宜的价格买走中国珍贵的文物再高价卖给中国人,实际上这么高的价格究竟值不值呢?尽管中国一些大商人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是实际上也给外国人找到了机会来蒙中国人的钱。“现在,到底是谁在收藏中国,谁在拍卖中国,谁在忽悠中国,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去好好思考。”闫振堂说。

  “中国土地第一拍”陈少湘:

  收藏不等于投资,不懂行就别入行

  人物名片: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主席,至今为止已主持过400多场各类拍卖,创造了中国土地拍卖史上的无数个第一,被称为“中国土地第一拍”

  对“中国土地第一拍”的称号,陈少湘本人显得很平静。

  “不要神话拍卖师,拍卖师其实就是站在拍卖台上叫卖的先锋商人,拍卖师在台上的每一句话,都是商业行为,我们是拿酬金的,其实就是生意人。”在陈少湘看来,拍卖师对价格的“推波助澜”不超过5%。更多时候,只是充当协调秩序、鼓动情绪的角色。

  而对于如今收藏界越来越频繁的拍卖会,陈少湘觉得有点过了。“有的地方一个县级市的拍卖行可能就有十几二十家,太不正常了。我认为一个城市有两个大型规范的拍卖行就足够了。”

  针对目前火爆的收藏投资市场,已有近30年藏龄的陈少湘很反对将收藏和投资混为一谈。

  “收藏是收藏,投资是投资。”陈少湘说,“收藏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东西,不懂的人千万别凑这个热闹。要收藏,一定得是你喜欢的东西,看中了,就要有魄力和眼光。”

  陈少湘认为,福建的德化瓷器、建窑茶盏等都是非常好的艺术收藏品,也是福建独有的,应当好好把握,好好发展起来。

  提及未来收藏市场的发展趋势,陈少湘认为,就是如何发展好私人博物馆。私人博物馆不是说面积要有多大,而是要有自己的特色。

  “建窑传承人”孙建兴:

  让失传800年的建盏传承下去

  人物名片: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传承人

  昨天,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孙建兴向记者展示了一只银色茶碗,奇异的纹路和色彩让在座的收藏家叹为观止。这就是失传了800年的建盏。

  197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孙建兴被借调到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开始了宋瓷建盏的恢复工作。虽然研究刚开始,他就遇到了没钱的困难,不过在一年以后,他初步试制出了仿宋建窑兔毫盏。

  建窑出产的黑釉瓷,主要以曜变、金兔毫、银兔毫、油滴、鹧鸪斑纹为主,其中曜变的恢复最难。当时在国内,曜变连残片都找不到,只有在日本才能看到被奉为国宝的曜变建盏,而且四年才展出一次。

  上世纪90年代,孙建兴两赴日本参观曜变建盏。回国后,孙建兴通过无数次实验,偶然间实验出了曜斑的效果。于1995年完全掌握了曜变的制作技术。

  孙建兴说,武夷山市政府已经批复了15亩地作为建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明年即将开工,失传了800年的建盏工艺将在武夷山脉传承下去。

上一篇: 下游企业依托“陶瓷航母”实现共赢

下一篇: 景德镇陶瓷艺术家慈善笔会爱心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