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23日,第二届艺术厦门博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活动期间,由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民间文物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民间文物保护委员会”)指导、厦门市寒江雪艺术馆主办的“一带一路古陶瓷珍品展”在此盛大开幕。
作为继上海烁钰艺术博物馆、西安皇家珍宝馆开幕之后,《展一带一路民间文物精品,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全国系列活动的第三站——寒江雪600件一带一路藏品亮相,成为本届艺术厦门博览会最惊艳的看点。中国·民间文物保护委员会名誉会长邱季端、会长姚政、副会长钱国强、邹运昌、随立川、段克生等以及来自全国的收藏家代表和专家、社会各界朋友、新闻媒体及来自展览现场的数万余人参观了本次展览。
邱季端现场向众多参观者介绍了一带一路’古陶瓷珍品展主题为“收藏国粹,传承文明”。共分三个展厅,第一厅是“十三行”,主要展出他收藏“广州十三行”四大家族之首伍秉鉴珍藏和其后裔传承下来的瓷器珍品,以及林则徐书法;第二厅是“郑和下西洋”珍藏展,这个展厅主要展出大明天子御赐南洋二十八国国王的珍品介绍、二十八个国家简介、二十八国风情图、收藏品图以及郑和后人收藏介绍。
如果说前两个厅内的展品,主要是用于展示,特别是通过唐宋元明清等几个朝代的瓷器,来彰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文化和工艺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那么第三厅交流厅的展品则是邱季端收藏的温州籍金融界巨子和收藏大家徐寄庼的藏品以及明嘉靖年间一代名臣、收藏家张璁的藏品。
据介绍,此次展出的徐寄庼藏品是数年前邱季端因收藏陈年普洱茶而与徐氏后人结缘,有感其生平故事,数十次亲赴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寻访其家属后人和家仆等的足迹,收藏而来。
2015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第六部分“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中,对各省份在“一带一路”规划中的定位予以明确。福建则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厦门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邱季端古陶瓷珍品展,真实反映了一带一路,这次展出邱季端收藏的广州十三行伍秉鉴家族珍藏,其后裔传承下来的瓷器珍品,几乎涵盖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其中特别是明代中期藏品(如明代成化、弘治时期)到清代早期,以及雍正、乾隆时期的陶瓷珍藏品较为突出。“这一批藏品不仅珍稀,对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和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方针,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民间文物保护文员会会长姚政如此评价,以“十三行”为例,它是清王朝的“外贸特区”,向当时的清朝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由于特殊的官府背景和垄断地位,十三行的商人们收藏和积蓄了大量宝贝,绫罗绸缎、茶叶、瓷器堆积如山。
回顾郑和七次下西洋,姚政说,前后历时二十八年。他的副手王景弘系福建龙岩漳平县人。永乐三年,圣旨命郑和及王景弘等通使西洋。这两人为永宣的宏图大业立下了不朽功勋而永存青史。永乐七年圣旨称郑和:“敢为天下先,不畏难险,献身海洋……应予以褒奖,勅赐前朝及本朝瓷器八百件,名人字画六百五十幅,黄金二千两。
“这其中最珍贵的是永乐宣德赐给南洋诸国的用青花铭文记载的瓷器。永宣赐给南洋那些国家多少瓷器,历史没有记载,但是我们从郑和后裔保存的郑和遗存中发现赐给二十八个国家的瓷器。这些瓷器以青花为主,也有甜白釉。郑氏后人保存的瓷器还有永乐御赐郑和的写有御赐司马太监郑和款文的。”中国民间文物保护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钱国强补充说。
据艺术厦门组委会负责人罗文轩介绍,本届展览展区共1.8万平方米,除了邱季端先生的收藏古陶瓷作品,还有很多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收藏家携知名艺术作品到场——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艺术机构参展,包括杨国际艺术中心、k空间、台湾故宫博物院、朵云轩等,汇聚了毕加索、郎世宁、庞茂琨等艺术家、收藏家的作品。
为期四天的展会,数万人参观了邱季端先生的古陶瓷展。“这些无价之宝瓷器的再次出现丰富了中国陶瓷史,刷新了我们对中国古陶瓷的认知。”一位专程从北京慕名而来的陶瓷爱好者在参观中如此表示。本次古陶瓷展的三个展厅内的展品以古陶瓷为主,还展出一些字画、瓷板画、铜佛、老红木家具等,但是这些展品只是邱季端先生收藏品的冰山一角。
下一篇: “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邀请展”即将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