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口、直颈、溜肩、鼓腹、平底;通体施黑釉,釉色漆黑,釉层肥厚润泽,开有细碎如丝的牛毛纹片。
自从中国古代的窑工们发明瓷器以后,与铁元素的斗争就一直贯穿在整个陶瓷工艺发展的过程之中。釉面的呈色是与铁含量的高低密切相关的,含铁量高,釉面颜色越深,反之越浅,而如何去除釉料中的铁质,使得釉面更加清亮就成了窑工们伤脑筋的事情。就和治水一样,可以堵,也可以疏,黑和白,也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这种斗争的结果,就是发展出来两种釉,一种铁含量越来越低,由青而白,由白而青白,最终成为透明的亮青釉;另外一种则铁含量越来越高,既然不能完全去除,干脆就增加铁,让釉面完全变成黑色,黑釉就是在这种斗争中发展出来的。
中国古代生产黑釉的窑口很多,分布范围也很广阔。浙江的德清窑是早期生产黑釉器的佼佼者,此外,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福建都有生产黑釉器的窑场,不过大多数窑口都同时兼烧各类瓷器,只有北宋时期的建窑是一个特例,它完全不烧其他瓷品,只专攻一种黑釉,并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由此可见,什么事情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够做得好,做得精。
另外,据最新考古发现,德清窑制瓷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晚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烧制出几乎可以媲美成熟青瓷的产品。目前古陶瓷研究专家正在对火烧山、亭子桥窑址以及出土的大量标本进行研究,如果这一发现得到证实,则中国古陶瓷史成熟青瓷出现的上限可望从现在公认的东汉末年提早数百年。
上一篇: 岭南绘画对广彩瓷的影响
下一篇: 磁州窑珍珠地刻花梅瓶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