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陶瓷的装饰工艺:低温彩

2015-05-05 08:54:59 | 浏览:10820次
分享到: 

陶瓷的装饰工艺:低温彩

  

低温彩属于陶瓷釉上装饰用彩,主要有色剂和熔剂组成,它的熔融温度较低,一般在750℃——850℃之间。色剂包括着色金属氧化物、着色硅酸盐、硅铝酸盐、铝酸盐、铬酸盐、铁酸盐等。它们在颜料中形成固溶体或混悬体。熔剂为低熔融温度的玻璃体,为碱金属硅酸盐玻璃、硼酸盐、硅酸铝玻璃或硅酸铅玻璃。色剂及合成着色矿物的熔融温度较高,在低温中不能熔融,必须混加低温熔剂作媒介来降低颜料的熔融温度,并使之牢固地附着于瓷面上。由于釉上彩绘的彩烧温度较低,所以许多陶瓷颜料都可以采用,故釉上彩绘的色彩极其丰富。

1.古彩 我国最古老的低温釉上彩装饰颜料是古彩。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用它绘制的五彩瓷器,最早出现在近一千年前的中原地区。它同古代琉璃釉制品一样,最初很可能是舶来品,是西亚釉陶彩绘工艺,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当然,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古彩颜料和低温琉璃釉是由中国先民自主发明的。

金彩 黄金这种贵金属自古就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极其高贵的地位,自然也少不了用它来装饰瓷器。陶瓷上的金彩装饰工艺,主要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金箔装饰阶段。第二,本金装饰阶段。第三,洋金装饰阶段。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器物上的金彩特征就可以大致判定出其制作年代范围。

明代及明代以前均采用金箔装饰工艺。目前,我们知道最早采用金彩作装饰的器物是唐代彩绘陶俑,数量极少。宋代以后用金彩作装饰的瓷器数量逐渐多了起来,但总体来说仍属少数。究其原因,很可能这时的金彩加工工艺,还不属于陶瓷加工工艺的范畴,应当是由当时的金铺负责加工,属于另外一个行当。因为我们在古窑址中很少发现金彩瓷片,倒是在古墓葬、古窑葬、古文化遗存中时有发现。

黄金是一种延展性极好的金属材料。古人正是利用黄金的这一特征,首先把它加工成金箔。其方法是先将黄金捶打成厚1毫米的金叶,俗称“开条子”。然后在每张金叶之间用乌金纸把它们隔开,每四十张金叶为一捆,打成包。再在打金石上用打金锤捶打,打成只有1/3竹纸的厚度。

目前我们发现,采用金箔装饰瓷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贴金,一种戗金。前者是用毛笔直接蘸胶液在瓷器表面书写或描绘图案,待胶液半干时将金箔粘贴上并压实,胶液干透后再用硬毛刷将图案之外的金箔刷掉, 只留下涂胶处的金彩图案。后者是使用坚硬的工具在釉面进行錾刻,然后再在錾刻的沟槽内填胶、贴金,待胶液干透再将沟槽外的金箔去除。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古人都离不开用胶液粘贴金箔,他们到底用的是什么胶液,众说纷纭,有说用大蒜汁的,亦有说用生漆的,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笔者认为采用生漆的可能性更大。由于贴金箔用的胶,都是有机物质,几百年后的今天已经大部分解,加之涂层很薄,留者甚少,非高科技手段无法破解。这时的金彩牢固度较差,保存至今者多数已剥落殆尽,只剩痕迹。由此可见,因为金箔装饰工艺成本高,实用性差,所以当年采用者就寥寥无几,保存下来的更是少之又少,均为国宝。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时的金彩加工工艺还不属于陶瓷工艺中的彩烧工艺,倒与金漆镶嵌类似,从属于陶瓷制作以外的后期深加工。

上一篇: 唐代白瓷兔系罐:反映出唐人无拘无束的个性

下一篇: 古董瓷器拍卖如何挖掘文化价值